[实用新型]一种后轮起落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4830.6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2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丁万海;谢亚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锐力电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2 | 分类号: | B62K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主体 右侧板 左侧板 本实用新型 后轮 靠背主体 万向轴承 车后轮 左叉 活动安装 起落机构 左右两侧 避震器 弧形槽 后轴 插接安装 车架横梁 固定相连 滑动安装 安装孔 升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轮起落机构,包括靠背主体;所述靠背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车架主体左侧板和车架主体右侧板;车后轮避震器活动安装在靠背主体左右两侧的底部;车后轮避震器的底部分别活动安装有后右叉和后左叉,后右叉和后左叉的另一端与万向轴承组固定相连;万向轴承组滑动安装在所述车架主体右侧板和车架主体左侧板的弧形槽内;后轴插接安装在所述后右叉和后左叉的安装孔内;车后轮设置在所述后轴的两端;所述车架主体左侧板和车架主体右侧板的前侧设有车架横梁;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万向轴承组在车架主体右侧板和车架主体左侧板的弧形槽内的位置,从而实现后轮的升降;并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力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后轮起落机构。
背景技术
助力车,按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助力车)定义为: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车辆最大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质量不超过40公斤,必需具有脚踏功能,能实现人力骑行和电助动力功能;助力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设置在车架底端部的五通和发动机。
电动助力车作为现在最为火热的出行工具,是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小型车基础上进行电助力改进的机电一体化交通工具;而现在市场上的助力车的后轮高度一般不能调整,不能适应所有身高的人群,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轮起落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轮起落机构,包括靠背主体;所述靠背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车架主体左侧板和车架主体右侧板;车后轮避震器活动安装在靠背主体左右两侧的底部;车后轮避震器的底部分别活动安装有后右叉和后左叉,后右叉和后左叉的另一端与万向轴承组固定相连;万向轴承组滑动安装在所述车架主体右侧板和车架主体左侧板的弧形槽内;后轴插接安装在所述后右叉和后左叉的安装孔内;车后轮设置在所述后轴的两端;所述车架主体左侧板和车架主体右侧板的前侧设有车架横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主体右侧板和车架主体左侧板上均开设若干条形减重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主体右侧板上设有靠背软包A和靠背软包B,靠背软包A设置在靠背软包B的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靠背软包A和靠背软包B内部填充有抗菌海绵。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右叉和后左叉与后轴连接处设有轴承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万向轴承组在车架主体右侧板和车架主体左侧板的弧形槽内的位置,实现后轮的升降,从而实现助力车车身高度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提高用户体验;并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后轮起落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后轮起落机构的后轮起落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一种后轮起落机构的后轮起落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一种后轮起落机构的后轮起落高度差示意图。
图中:靠背软包A1、靠背软包B2、靠背主体3、车架主体右侧板4、车后轮5、车后轮避震器6、后右叉7、后轴8、后左叉9、万向轴承组10、车架主体左侧板11、车架横梁1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锐力电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锐力电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4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