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收敛-发散型层流状态空化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5179.4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7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硕;李强;王玉君;陈云瑞;秦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化 实验介质 测试装置 层流状态 发散型 空化腔 收敛 循环管路 出液口 发散段 进液口 收敛段 直线段 转轴 空化试验 后驱动 化腔 进液 自转 驱动 输出 外部 | ||
一种收敛‑发散型层流状态空化测试装置,属于空化试验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化室(5),在空化室(5)内设有空化腔,实验介质自进液口(17)进入空化室(5)流经空化腔后自出液口(15)输出,空化腔包括实验介质依次流经的进液直线段(27)、由宽而窄的收敛段(26)、由窄而宽的发散段(24)以及出液直线段(21);在空化室(5)的外部还设有与进液口(17)和出液口(15)连接的循环管路,转轴(8)自转后驱动实验介质在循环管路与空化室(5)的空化腔内形成循环。在本收敛‑发散型层流状态空化测试装置中,在转轴的驱动下,实验介质流经收敛段和发散段时发生空化现象,结构更为简单且可靠性更高。
技术领域
一种收敛-发散型层流状态空化测试装置,属于空化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化是指液体内局部压力降低时,液体内部或液固交界面上蒸气或气体的空穴(空泡)的形成、发展和溃灭的过程。空化是很多工业领域常见的一种现象,比如,当流体流经阀门、弯头、孔板时,泵或螺旋桨中心处。空化可导致水力机械设备性能下降,引起振动、噪声和空蚀破坏等,但空化现象释放的能量也可以加以利用,以实现对化学、物理等过程的强化,达到增效、节能、降耗等效果,因此空化是很多领域重点研究的对象,所以空化实验装置是产生空化,以满足空话研究的重要设备。
相关资料指出,目前空化试验装置按照是否包含运动部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式,固定式空化设备按照空化发生的机理又分为两种机械结构:(1)基于伯努利原理和基于节流原理:空化室呈现出渐缩-渐扩形式,在喉部处流道最窄,流速最快,压力最小,产生空化,典型代表为文丘里管式,如申请号为201710574828.1、201710576033.4的实用新型专利;(2)基于节流原理的是指空化室内部安装有节流部件,流体流经节流部件之后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压力降低,典型代表如孔板式,如申请号为201710575452.6的实用新型专利。
固定式的空化试验装置具有无运动部件、可靠性高的特点,但是受其原理的限制,通过时需要较高的流体流速,导致流体处于强湍流状态,阻力损失较大,需要的流体输送机械具有较大的扬程。
另一类是旋转式,旋转式空化试验装置是指在空化室中轴旋转带动轴上叶片旋转,流体被甩向四周,在叶片中心处形成低压区,产生空化,较为典型的代表如类似于泵或螺旋桨式,如申请号为201710173513.6。这种旋转式的空化试验装置需要的转速较高,且空化室内流动复杂,处于强湍流状态,给空化研究带来一定不便。
综上所述,现有的空化试验装置受其原理限制均处于强湍流状态,首先,在很多场合如滑动轴承,止推轴承、机械密封等小间隙流场中,流态一般处于层流状态,所以上述空化试验装置不能进行有效的试验。其次,湍流本身的复杂性无疑为的空化机理雪上加霜。最后,强烈的湍流状态导致空化大量产生,引起空蚀,严重缩短了试验设备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转轴的驱动下,实验介质流经收敛段和发散段时发生空化现象,结构更为简单且可靠性更高的收敛-发散型层流状态空化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收敛-发散型层流状态空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化室,在空化室内设有空化腔,实验介质自进液口进入空化室流经空化腔后自出液口输出,空化腔包括实验介质依次流经的进液直线段、由宽而窄的收敛段、由窄而宽的发散段以及出液直线段;设置有穿过空化腔的转轴,转轴自转后驱动实验介质流动;
空化室内设置有弧顶相背设置的内弧板和外弧板,转轴自内弧板和外弧板之间穿过,转轴与弧形板配合在转轴两侧分别间隔形成收敛段和发散段。
优选的,所述的空化室包括通透的空化室本体,在空化室本体两侧开口处各设置有一块盖板,盖板与空化室本体两侧的开口密封设置。
密封设置有一块盖板,空化室本体与两侧块盖板配合形成所述的空化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51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