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8889.2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79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 红外发射装置 红外接收装置 移动终端 透光区 间隔设置 移动终端技术 本实用新型 距离判断 误判 底噪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体;盖板,覆盖在主体上,所述盖板上设有透光区;主体上设有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间隔设置在盖板下,且对应透光区的位置。采用将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间隔设置在盖板下,且对应透光区的位置,从而降低红外底噪数据,使得距离判断更准确,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容易发生距离误判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移动终端的距离传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手机的距离传感器多采用红外传感器,通常会设置在手机屏幕上方,现在的做法通常会把红外光出射区域做成低透过率从而达到隐藏红外光发射孔的效果,但是传感器基本均采用发射和接收一体,要做到隐藏开孔的话,发射模块的LED灯功率必须要足够大,但红外接收模块因线性度和灵敏度不够会导致红外底噪数据过大,判断接近远离状态容易误判。
因此,现有移动终端的红外距离传感器存在容易发生距离误判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来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在距离感应时因红外底噪数据过大而容易发生距离误判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主体;
盖板,覆盖在主体上,所述盖板上设有透光区;
主体上设有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间隔设置在盖板下,且对应透光区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包括出光区和进光区,出光区的位置与红外发射装置对应设置,进光区与红外接收装置的位置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发射光线的方向与出光区的法线的夹角不大于30°。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接收装置入射光线的方向与进光区的法线的夹角不大于45°。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距离出光区的距离,或者,红外接收装置距离进光区的距离为0.3mm至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光区或进光区为直径为1mm至3mm的圆形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之间设有挡光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之间设有摄像头或听筒。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之间设有摄像头和听筒。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接收装置和红外发射装置的间隔距离为10mm至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的透光区的透光率为1%至5%。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将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间隔设置在盖板下,且对应透光区的位置,从而降低红外底噪数据,使得距离判断更准确,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容易发生距离误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如下:
1、红外发射装置,2、红外接收装置,3、盖板,4、出光区,5、进光区,6、挡光件,7、摄像头,71、摄像头孔,8、听筒,81、听筒孔,I、I2法线,A、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88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