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过对流辐射及遮挡控制微环境的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9220.5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4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新;涂道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紫东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海新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管网栅 底座 导热 对流辐射 移动装置 毛细管 微环境 叶片 遮挡 室内 本实用新型 垂直走向 高能效比 滚轮安装 框架安装 嵌入安装 湿度控制 低能耗 低品位 冷热媒 冷热源 供冷 滚轮 换热 入射 供热 清洁 停留 移动 | ||
一种通过对流辐射及遮挡控制微环境的移动装置,包括:底座、框架、滚轮、毛细管网栅和导热叶片;框架安装在底座上,滚轮安装在底座下,毛细管网栅安装在框架内,毛细管网栅中的毛细管垂直走向布置,通过向毛细管网栅提供冷热媒循环从而与空气及周边停留人员进行换热,导热叶片嵌入安装在毛细管间,用于减少室内由于阳光入射形成的负荷。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低品位冷热源条件下工作,低能耗且高能效比,满足室内供冷供热以及湿度控制的需求,可以根据需求移动,并且非常方便进行清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空调设备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对流辐射及遮挡控制微环境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中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的趋势下,室内可以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末端设备仍只有非常局限的选择范围。多数情况下只能采用室内传统的高能耗末端来利用可再生能源,或者不得不加入二次能源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品位,二者都造成了该可再生能源的不充分利用,或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风机盘管:表冷器(盘管翅片换热器)及风机进行强制换热。由于强制换热需要较大的温差,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限制较大。
散热器: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容纳热媒(如水、导热油等)在其空腔内流动,从而通过其外壳与空气换热达到调节室内空气的目的。由于该设计需要热媒与室内有较大的温差,无法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由于其外形无法处理冷凝水,也无法再夏季用于供冷空调。
传统重力循环柜:德国方式的重力循环柜采用了毛细管网栅作为换热材料,将毛细管网栅成排地张挂在空心墙体结构中,利用空心墙体内外的温差形成热压,进而形成自然对流换热。该技术着重于与现有建筑形成一体化的结合,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安装和运作的设备来设计,并且其结构复杂,不易管理并容易发生结露渗水、内部不易清洗等隐患,同时由于结构复杂,造价偏高;在建筑装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工种发生交集,有时候无法妥协;在高温高湿地区,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将在空腔内凝结,必须进行内部防水处理和冷凝水排放,因此结构愈加复杂,同时伴有内部凝水的隐患;由于该种类型的设计使得该设备永久地和建筑结为一体,因此不得不在选材上考虑与建筑同寿命的各类材料,无谓地增加了材料成本。
通液体玻璃幕墙:该类型玻璃将永久性地改变幕墙的光学性能,使得其透视性丧失,而玻璃板内循环由于直接面对室外环境,不再有阻挡层,使得该层自身的冷热损耗大幅度上升,进而需要更大的能量驱动该系统。由于通液体玻璃幕墙仍需通过各类连接部件形成液体循环系统,而幕墙液体通道需要通过相应特殊开发的组件来连接成循环系统,这类技术目前尚未最终定型。是否这类组件能保证液体系统的长期密封承压,目前尚无法确定。
玻璃板水幕:该类型水幕的设计初衷是用于夏季降温,冬季将闲置无用。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作为一种替代性末端产品使用,对于室内系统的联接组合目前尚无明确的思路。因而对于移动时如何保证系统运行尚无具体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对流辐射及遮挡控制微环境的移动装置。
该实用新型针对可再生能源的特点,设计了能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室内供冷供热设备,并在保证基本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简化了设备的结构和材料,使得该设备的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以利未来的普及和推广。
针对目前公共建筑中、尤其是高档办公建筑中大量使用玻璃幕墙,以至于引起外区能耗过高、人员舒适度不佳的现象,设计了可以直接消除玻璃幕墙负荷的垂直半透明可移动式遮挡型供冷供热设备。
针对大面积开敞型办公空间和灵活办公位置的新型办公环境经营发展趋势,将该产品设计成为可以提供舒适“微环境”的移动式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紫东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海新,未经江苏紫东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海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92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