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型钢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3915.6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0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舒阳;朱进军;舒子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进军;舒子杨 |
主分类号: | B21D5/08 | 分类号: | B21D5/08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王纪营 |
地址: | 222006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凤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型装置 折叠 内折 折边装置 钢板 传输装置 限位装置 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 工具加工 有效减少 不规则 形变 过渡轮 折叠角 递进 变形 架设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钢成型机,包括传输装置、限位装置、折边装置、第一定型装置、内折装置和第二定型装置,所述限位装置、折边装置、第一定型装置、内折装置和第二定型装置依次架设于传输装置两侧;通过折边装置、内折装置和定型装置,对钢板每次的折叠都进行预到为处理在进行下一次的加工,减少每道工具加工后不到位而出现的形变发生,内折过渡轮的递进设置有效减少钢板在折叠过程中出现的不规则变形,使得折叠过程循序进行,通过定型装置对U型钢各折叠角到达90°效果,减少钢板折叠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型钢成型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 U 型钢加工,一般是先调质,后成型,成型过程中不仅需要较大的动力而且对调质 U 型钢的机械性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因为调质 U 型钢的弹性模量较大,成型后反弹量大,造成支架的一致性差,要反复进行调整才能达到设计尺寸,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有效、操作简单、压制成型形变率底的U型钢成型机。
U型钢成型机,包括传输装置、限位装置、折边装置、第一定型装置、内折装置和第二定型装置,所述限位装置、折边装置、第一定型装置、内折装置和第二定型装置依次架设于传输装置两侧;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传输装置两侧的限位板;所述折边装置包括设置于传输装置两侧的折边限位块和设置于折边限位块顶部的折边压轮;所述第一定型装置包括设置于传输装置两侧的第一定型限位板和设置于第一定向限位板顶部的第一平压轮;所述内折装置包括设置于传输装置两侧的内折过渡轮和设置于内折过渡轮顶部的内折压轮;所述第二定型装置包括设置于传输装置两侧的第二限位侧板和设置于第二限位侧板顶部的第二平压轮。
所述传输装置为沿直线方向等距离排布的驱动滚轮。
所述内折过渡轮设置有多组,内折过渡轮与水平方向的角度由0°-90°递进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折边装置、内折装置和定型装置,对钢板每次的折叠都进行预到为处理在进行下一次的加工,减少每道工具加工后不到位而出现的形变发生,内折过渡轮的递进设置有效减少钢板在折叠过程中出现的不规则变形,使得折叠过程循序进行,通过定型装置对U型钢各折叠角到达90°效果,减少钢板折叠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U型钢成型机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B-b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C-c处侧视图;
图5为图1中D-d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示为本实用新型U型钢成型机的一种实施例,包括传输装置、限位装置1、折边装置2、第一定型装置3、内折装置4和第二定型装置5,所述限位装置、折边装置、第一定型装置、内折装置和第二定型装置依次架设于传输装置两侧,传输装置为沿直线方向等距离排布的驱动滚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传输装置两侧的限位板;所述折边装置包括设置于传输装置两侧的折边限位块21和通过升降机设置于折边限位块顶部的折边压轮22,限位块内侧壁上设置有斜向上延伸的坡面,坡面将运行的钢板侧边进行弯曲变形,并结合折边压轮控制位置,使得折边的宽度得到有效控制,折边成现时,折边与钢板主体成90°;所述第一定型装置包括设置于传输装置两侧的第一定型限位板31和通过升降机设置于第一定向限位板顶部的第一平压轮32,第一平压轮的作用时对折边的侧边进行折角定型,使得折边的形状不会发生变化和整形;所述内折装置包括设置于传输装置两侧的内折过渡轮41和通过升降机设置于内折过渡轮顶部的内折压轮42,内折过渡轮设置有多组,内折过渡轮与水平方向的角度由0°-90°递进变化,将平行放置的钢板通过递进变化的过渡轮进行折叠90°,内折压轮在钢板弯折过程中按压钢板的中间位置,放置钢板中间受力产生形变;所述第二定型装置包括设置于传输装置两侧的第二限位侧板51和通过升降机设置于第二限位侧板顶部的第二平压轮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进军;舒子杨,未经朱进军;舒子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39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