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增压无风叶式空气推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8874.X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6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屈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屈楠 |
主分类号: | B64D27/16 | 分类号: | B64D27/16;B60V1/14;B64B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地址: | 01403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空气推进装置 多级增压 入风风道 副风道 无风叶 主风道 推进器 末端执行器 安全隐患 传感系统 机械结构 空间布置 疲劳振动 气流均匀 气流气压 外物撞击 出风口 风叶式 抗扰流 能力强 机身 风道 受控 连通 对称 噪音 风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级增压无风叶式空气推进装置,包括内设有主风道、副风道的机身,所述主风道一端通过副风道与末端执行器连接,另一端两侧对称设有结构相同的入风风道组,所述入风风道组的出风口与主风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推进器相比,可以避免风叶式推进器受外物撞击而产生安全隐患的缺点,而且本实用新型噪音小,推进风力大,机械结构疲劳振动小,产生的气流均匀,且气流气压加入传感系统,可以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作出调整,稳定受控,抗扰流能力强,另外设计不必再是圆柱形,设计打破原有设计局限性,并且推进原件分散,容易空间布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进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多级增压无风叶式空气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推进器是将任何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旋转叶片或喷气(水)来产生推力的,可以用来驱动交通工具前进,或是作为其他装置如发电机的动力来源;现有市场上各种飞行器、无人机或者气垫艇等基本上为以风叶搅动空气方式作为推进动力的风叶式推进器,风叶式推进器运转时叶片高速旋转易扫伤周边,且易受到外物撞击风叶而产生事故,安全性低,推进效果受风叶品质的影响大,被推动的空气动能呈正弦分布而不是均匀分布,稳定性差;现有风叶式推进器往往由于旋转轴存在一定的机械偏心距,产生大量的噪音,并带有机械振动疲劳损伤;风叶式推进器由于风叶长度和风叶轴供能设备尺寸的限制使得其空间占用大,外形因为叶片旋转必须呈圆柱形,结构紧凑性差,多数风叶式推进器往往由于只存在风叶推动前后的单级空气加速,一旦出现风叶旋转过快或过慢的情况,会对推进器整体性能及安全性造成极大影响。因此,设计一种安全、稳定、噪音小、推动力大的推进器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多级气体增压并匹配相应的分级检测、控制,并改用无风叶的执行器结构的方法来满足动力推进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的方案:
一种多级增压无风叶式空气推进装置,包括内设有主风道、副风道的机身,所述主风道一端通过副风道与末端执行器连接,另一端两侧对称设有结构相同的入风风道组,所述入风风道组的出风口与主风道连通;
所述末端执行器包括对称设于机身两侧的末端执行器一、末端执行器二,所述末端执行器一与末端执行器二结构相同但功率分别可调,所述末端执行器一包括执行器外壳、格珊风道,所述格珊风道纵向分布在执行器外壳内侧两端之间,所述格珊风道的横向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流线型,使所述格珊风道间的气隙近似呈梯形,所述格珊风道平行设置使所述气隙末端出风口的出风面平行设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截面变小,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使得末端执行器出风面四周形成均匀的后推高速气流,这些气流将会带动格栅风道间气隙内气体及末端执行器周边的空气向后快速流动,由于反作用力原理周边气体会给予末端执行器较大的推进力。
所述入风风道组包括数条入风风道管,所述入风风道管上分别设有小型静音空压泵,所述入风风道管的进风口与过滤消音装置连接;
所述主风道一端通过主空压机与副风道连通,另一端与入风风道组连通,所述主风道靠近入风风道组的一端还设有传感器一;
所述副风道上设有可调变频式空压机与传感器二,所述副风道末端与末端执行器的连接处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三,所述主空压机、可调变频式空压机、小型静音空压泵、传感器一、传感器二、传感器三均与控制系统连接并受控制系统控制;
所述主风道与副风道、主风道与入风风道组、副风道与末端推进器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副风道包括与主风道垂直连通的副风道一,所述副风道一两端通过可调变频式空压机分为数个副风道二并与末端执行器连接,所述传感器二设于副风道一上。
作为改进,所述副风道一上还设有伺服转向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入风风道管之间的间隙由靠近主风道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屈楠,未经屈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88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星式混合动力直升机动力耦合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人直升机引擎减振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