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马达壳体配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14982.8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6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震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林晓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弯 马达壳体 配合结构 拼接端 拼合 本实用新型 金属板材 第一端 筒本体 再利用 端盖 卷绕 扣接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达壳体配合结构,由于采用了金属板材通过卷绕形成筒本体,再利用第一拼接端和第二拼接端进行相互拼合扣接,从而确保其拼合的结构强度,当时,利用第一折弯舌、第二折弯舌、和第三折弯舌等对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分别进行配合,固定相当的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壳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达壳体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马达是目前各类机械设备上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种动力设备,因此,马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其衡量其质量的关键。常见的马达大多应用于较大功率的领域中,但也有一些马达属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测试设备等小功率领域中。
作为马达的外壳体通过为一筒体结构,简称为马达壳,现有工艺中主要是直接采用铸造成型马达壳,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但是这种铸造工艺大多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制造,如果要求生产的数量较少,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浪费,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此作出了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马达壳体配合结构,本马达壳体采用卷绕折弯一次性成型结构,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不但制造成本低,而且可以适用于小批量的生产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马达壳体配合结构,包括筒本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筒本体包括第一拼接端和第二拼接端,所述第一拼接端和第二拼接端相互拼合扣接,所述筒本体的一端为用于供传动轴穿过的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设置有第一折弯舌、第二折弯舌和第三折弯舌,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折弯舌、第二折弯舌和第三折弯舌对应的缺口,所述筒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端盖与第二开口端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拼接端依次设置有多个圆形凸起部,每个圆形凸起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圆形凹位,两个圆形凹位之间设置有直线微凸部,所述第二拼接端设置有与圆形凸起部对应的第二圆形凹位,所述圆形凹位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圆形凹位对应的限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拼接端的配合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第二拼接端的配合面与第一拼接端的配合面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筒本体的内侧至少压设有两组用于粘贴固定的纹理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马达壳体配合结构,由于采用了金属板材通过卷绕形成筒本体,再利用第一拼接端和第二拼接端进行相互拼合扣接,从而确保其拼合的结构强度,当时,利用第一折弯舌、第二折弯舌、和第三折弯舌等对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分别进行配合,固定相当的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筒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筒本体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筒本体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中:筒本体--1,第一拼接端--11,圆形凸起部--111,第一圆形凹位--112,直线微凸部--113,第二拼接端--12,第二圆形凹位--121,限制部--122,第一开口端--13,第二开口端--14,第一折弯舌--15,第二折弯舌--16,第三折弯舌--17,纹理区域--18,第一端盖--2,缺口--21,第二端盖--3。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震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震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4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扇灯用直流变频电机
- 下一篇:基于风冷散热的轮毂电机的散热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