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头戴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17840.7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6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蔡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惠军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许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喇叭 振动膜片 耳机壳 前盖 正极 头戴式耳机 负极 信号输入 电容 腔孔 头带 本实用新型 电阻连接 立体音效 后盖 后端口 正负极 增压 电阻 封盖 改向 缓冲 音区 杂音 还原 外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有头带及两耳机壳,两耳机壳分别设置在头带的两端,耳机壳具有前盖和后盖,前盖上设有第一喇叭及布置在第一喇叭外围的第二喇叭,第一喇叭容嵌在前盖的相应腔孔中,且第一喇叭的后侧设置振动膜片,该振动膜片封盖该容嵌第一喇叭的腔孔的后端口;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的正极通过电阻连接信号输入的正极;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的负极直接连接信号输入的负极;在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电容,电容与电阻构成RC电路。RC电路对输入信号起到滤波及改向,使声音得到还原及靠前,减少杂音及破音。振动膜片起到缓冲增压,使低、中、高频的音区更明显,获得立体音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头戴式耳机通常包括有头带及设置在头带两端的耳机壳,耳机壳中设有喇叭。然而,现有的头戴式耳机的每个耳机壳中均仅仅具有一喇叭,声音单一,不能实现立体音效,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需要对现有头戴式耳机的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实现立体音效,增强耳机声音输出,使低、中、高频的音区更明显,还原声音真实,空间感更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有头带及两耳机壳,两耳机壳分别设置在头带的两端,所述耳机壳具有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上设有第一喇叭及布置在第一喇叭外围的第二喇叭,第一喇叭容嵌在前盖的相应腔孔中,且第一喇叭的后侧设置振动膜片,该振动膜片封盖该容嵌第一喇叭的腔孔的后端口;所述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的正极通过电阻连接信号输入的正极;所述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的负极直接连接信号输入的负极;在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电容,所述电容与电阻构成RC电路。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电阻和电容内置于耳机壳中,电容优选是102电容。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前盖的正对第一喇叭发音端设有调音板,调音板向使用者耳朵后方倾斜且逐渐靠近耳朵;所述第二喇叭有五个,第二喇叭分成两组布置在第一喇叭外围并靠向使用者耳朵的前方。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喇叭是全频喇叭,第二喇叭是低音喇叭。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壳的前盖上设有第一喇叭及布置在第一喇叭外围的第二喇叭,第一喇叭的后侧设置振动膜片;所述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的正极通过电阻连接信号输入的正极;所述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的负极直接连接信号输入的负极;在第一喇叭和第二喇叭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电容,所述电容与电阻构成RC电路。由此使用时,RC电路对输入信号起到滤波及改向,使声音得到还原及靠前,减少杂音及破音。振动膜片在第一喇叭发声带动下振动,不仅起到缓冲而给第一喇叭的后音腔增压,减小壳体振动,同时振动膜片发声,使低、中、高频的音区更明显,空间感更强,进而得到声音的清晰呈现,高频有更好的穿透性,使用者佩戴使用获得极佳的入耳音效,立体环绕音效,增强耳机声音输出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电阻、电容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惠军,未经蔡惠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78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耳塞式耳机
- 下一篇:一种内部包含音频分路器的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