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指示油包裹体成熟度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原位荧光观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19272.4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6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平宏伟;吕万军;陈红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曹雄;金慧君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器 釜体 光纤检测装置 排液孔 体内 加热器 泥岩 本实用新型 观测装置 水冷容器 油包裹体 原位荧光 保温层 成熟度 反应釜 进水口 手摇泵 烃源岩 水箱 原油 温度传递 荧光光谱 装置结构 加热釜 加热 连通 | ||
1.指示油包裹体成熟度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原位荧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手摇泵、反应釜、水冷容器、收集器和光纤检测装置,所述水箱内盛放水,所述水冷容器为中空结构,所述水冷容器内注水,所述收集器位于水冷容器内,所述收集器与光纤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反应釜包括保温层和釜体,所述保温层和釜体之间设有加热器,所述手摇泵的入水管连接水箱的出水口,所述手摇泵的出水管分别连接收集器的进水口和釜体的进水口,所述釜体的顶端开设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与收集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釜体内放置泥岩,通过手摇泵将水箱内的水分别注入釜体和收集器,所述加热器加热釜体,所述釜体被加热后将温度传递给釜体内的水,所述釜体内的水升温后,所述泥岩产生原油,当收集器内的压力小于釜体内的压力时,所述原油通过排液孔、收集器的进水口进入收集器内,在水冷容器内的水的冷却降温作用和手摇泵的注水增压作用下,所述原油在温度降低的同时保持单一液相,所述原油的荧光光谱通过光纤检测装置测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油包裹体成熟度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原位荧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的上端透明可视,所述光纤检测装置包括光纤荧光探头、紫外激发光源和荧光光谱仪,所述光纤荧光探头连接在收集器的上端,所述光纤荧光探头通过光纤与紫外激发光源和荧光光谱仪连接,所述紫外激发光源发出的紫外光透过收集器的上端被光纤荧光探头接收,所述光纤荧光探头接收所述紫外光后将紫外光照射到收集器内的原油上,同时所述光纤荧光探头接收原油激发的荧光,所述荧光光谱仪根据原油激发的荧光获取原油的荧光光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油包裹体成熟度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原位荧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为上窄下宽的椎体结构,所述水冷容器的上端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与收集器的上端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收集器的上端与水冷容器的上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油包裹体成熟度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原位荧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上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第一温度表,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加热器的温度,并将测量的温度发送到第一温度表,所述第一温度表指示加热器的温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油包裹体成熟度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原位荧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泵的出水管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出水口连接收集器的进水口,所述收集器的进水口设置在收集器的底端,所述第二支管的出水口连接釜体的进水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油包裹体成熟度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原位荧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的上端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连接第四管线,通过第四通孔和第四管线将收集器内的原油排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油包裹体成熟度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原位荧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容器的下端开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接第二管线,所述水冷容器内的水通过第三通孔和第二管线排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油包裹体成熟度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原位荧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放置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连接第二温度表,所述测温探头测量釜体内的温度,并将测得的温度发送到第二温度表,所述第二温度表指示釜体内的温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油包裹体成熟度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原位荧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容器的侧面开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接第一管线,所述第一管线的进水口连接储水槽,所述储水槽内盛放水,所述储水槽内的水经第一管线和第二通孔流入水冷容器内。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示油包裹体成熟度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原位荧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用以测量并指示收集器内的压力,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用以测量并指示釜体内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92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AMH的试纸条和试剂盒
- 下一篇:荧光分析用样品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