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心压缩机叶片式扩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0087.7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8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熊文杰;邝治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一路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6 | 分类号: | F04D29/46;F04D25/08;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象限 圆心 安装孔 拆卸孔 叶片式扩压器 本实用新型 离心压缩机 原点 呈圆环状 方向偏转 工作效率 外缘轨迹 相邻叶片 机翼状 压气机 喉口 叶根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压缩机叶片式扩压器,由基座和叶片组成,基座上形成有4个安装孔和2个拆卸孔,其特征在于,基座呈圆环状,叶片呈机翼状,叶片均匀的分布在基座上,并沿逆时针方向偏转,共计13枚,相邻叶片不存在几何喉口,以基座的圆心为原点建立X‑Y坐标系,以一个叶片为基准,令该叶片的叶根落在Y轴上,4个安装孔分布在四个象限内,与Y轴的夹角按照象限顺序分别为45゜、35゜、35゜、45゜,2个拆卸孔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内,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8゜、8゜,安装孔的圆心和拆卸孔的圆心均落在叶片的外缘轨迹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可以减少流动沿程损失,提高压气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压缩机扩压器,具体涉及离心压缩机叶片式扩压器,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离心压缩机产生的气体,从叶轮流出时仍具有较高的流动速度,为了充分利用这部分速度能来提高气体的压力,在叶轮后面设置了流通面积逐渐扩大的扩压器。
扩压器一般有无叶型、有叶型、直壁型等多种形式,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通流截面积的不同将速度能转换为压力能。也就是说,扩压器就是依靠动能转换为静压能的装置。
离心压缩机叶轮出口的气流绝对速度一般为200~300m/s,高能头的叶轮的气流速度可达到500m/s以上,这部分动能占叶轮给气体的总能头的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径向直叶片型叶轮占50%,水泵型火压压缩机型叶轮也占25%~40%。所以,这部分动能必须有效地转换为静压能,这就是扩压器的任务。同时,扩压器还起着收集及引出气体的作用。
目前,扩压器广泛地使用在汽车、航空、铁道、制冷等行业。车用增压发动机转速的提高、工况变化范围的拓宽对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要求压气机提高压比的同时,还需要压气机在较宽的流量范围内有较高的绝热效率。
一般情况下,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多采用无叶扩压器。但是,由于无叶扩压器具有较大的周向气流角,所以导致气流离开叶轮后,在抵达蜗壳进口之前,形成了较大的沿程损失,进而使得压气机的工作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流动沿程损失、提高压气机的工作效率的离心压缩机叶片式扩压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离心压缩机叶片式扩压器,由基座和叶片组成,基座上形成有4个安装孔和2个拆卸孔,其特征在于,基座呈圆环状,叶片呈机翼状,叶片均匀的分布在基座上,并沿逆时针方向偏转,共计13枚,相邻叶片不存在几何喉口,以基座的圆心为原点,建立X-Y坐标系,以一个叶片为基准,令该叶片的叶根落在Y轴上,4个安装孔分布在四个象限内,与Y轴的夹角按照象限顺序分别为45°、35°、35°、45°,2个拆卸孔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内,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8°、8°,安装孔的圆心和拆卸孔的圆心均落在叶片的外缘轨迹的外侧。
前述的离心压缩机叶片式扩压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叶片的高度为13mm~16mm。
前述的离心压缩机叶片式扩压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叶片的叶尖和叶根都倒了R0.2圆角。
前述的离心压缩机叶片式扩压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叶片在与基座的连接处倒了R0.2~R0.8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式扩压器可以有效控制气流的流动方向,保持叶轮出口气流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减少流动沿程损失,提高流动效率,从而提高压气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离心压缩机叶片式扩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离心压缩机叶片式扩压器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一路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一路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00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