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曳引式客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2009.0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0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黄远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铜都通用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46 | 分类号: | B66B1/46 |
代理公司: | 武汉国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2 | 代理人: | 李伟涛 |
地址: | 435100 湖北省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系统 按钮板 电梯控制系统 楼层按钮 容置空间 曳引式 卷筒 壳体 客梯 底座 电梯本体 控制按钮 滚动轴 支撑架 盖体 开槽 薄膜 按压 本实用新型 电信号传输 电性连接 枢接 楼层 墙壁 穿过 覆盖 卫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曳引式客梯,包括电梯控制系统和电梯本体,每一楼层对应于电梯本体外侧的墙壁上均安装有一控制按钮,控制按钮包括:一壳体,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底部设置有一底座;一盖体,盖体枢接于壳体上;一按钮板,按钮板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按钮板包括多个楼层按钮和一处理系统,多个楼层按钮与处理系统连接,处理系统与电梯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处理系统将楼层按钮按压后产生的电信号传输至电梯控制系统,底座内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滚动轴,滚动轴上设置有卷筒,卷筒上设置有薄膜,底座上侧设置有一开槽,卷筒上的薄膜穿过开槽覆盖于按钮板上。所述曳引式客梯的结构简单,搭乘使用极其方便,使用较为卫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梯,尤其涉及一种曳引式客梯。
背景技术
目前,曳引电梯作为常见的垂直升降工具,普遍使用在大型商厦或办公楼等区域,曳引电梯较液压电梯相比具有传输高度高、加速度大、升降迅速等优点。
一般来说,在搭乘电梯时,会先按一下电梯门外的上下按钮,然后等着电梯停止。进入电梯后,按下自己所需达到楼层的按钮。然而,当电梯内人数较多时,内部空间较为拥挤,乘客则无法顺利的按压楼层按钮,导致搭乘电梯较不方便。
同时,现有的电梯按钮每天有大量的人使用,而没有人做清洁卫生,导致按钮上滋生大量细菌,手指直接接触也不卫生。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曳引式客梯,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搭乘方便、使用卫生的曳引式客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曳引式客梯,包括电梯控制系统和电梯本体,每一楼层对应于所述电梯本体外侧的墙壁上均安装有一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每一所述控制按钮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向内延伸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设置有一底座;
一盖体,所述盖体枢接于所述壳体上,并可盖设于所述开口上;
一按钮板,所述按钮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按钮板包括多个楼层按钮和一处理系统,多个所述楼层按钮与所述处理系统连接,所述处理系统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处理系统将所述楼层按钮按压后产生的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电梯控制系统;
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上设置有卷筒,所述卷筒上设置有薄膜,所述底座上侧设置有一开槽,卷筒上的薄膜穿过所述开槽覆盖于所述按钮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板上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处理系统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处理系统电性连接,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楼层按钮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呈透明状。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通过转轴与所述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槽位于所述显示器与按钮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曳引式客梯通过在电梯本体外侧的墙壁上设置与电梯控制系统连接的控制按钮,搭乘人员可以直接在控制按钮上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并按压对应的楼层按钮,处理系统将所述楼层按钮按压后产生的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电梯控制系统,电梯本体就可以在该楼层停下,并运行至对应的楼层,搭乘人员无需在电梯内楼层按钮按压,电梯本体内搭乘人员非常多时,也不影响正常使用。所述曳引式客梯的结构简单,搭乘使用极其方便;通过在按钮板上覆盖薄膜,而薄膜可以经常性的更换,可以避免手指直接与按钮接触,增强使用的卫生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铜都通用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铜都通用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2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