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套式同轴谐振腔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2756.4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0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朱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能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7/04 | 分类号: | H01P7/04;H01P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导体 不接触 同轴谐振腔 本实用新型 外侧壁 外导体 中心轴 套式 左端 腔体内侧壁 电子设备 交错设置 外导体腔 内侧壁 重合 减小 整机 平行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套式同轴谐振腔,在外导体的腔体内与第一内导体外之间设有N个第二内导体,其中,N≥1;N个第二内导体的外侧壁与外导体的腔体内侧壁保持不接触,N个第二内导体的内侧壁与第一内导体的外侧壁保持不接触;N个第二内导体之间也不接触;离第一内导体最近的一个第二内导体的一端与右端平板相连,另一端与左端平板不接触;下一个第二内导体的一端与左端平板相连,另一端与右端平板不接触;以此类推,N个第二内导体交错设置;第一内导体和N个第二内导体的中心轴与外导体腔体的中心轴重合或平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大幅度有效减小同轴谐振腔体积,并实现整机级电子设备体积、重量和成本的全面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套式同轴谐振腔,属于无线电电子学。
背景技术
同轴谐振腔一般是由金属材料,通过机械加工而成。电子设备中常用的滤波器可由一个或多个谐振腔组合实现。同轴谐振腔作为滤波器的一个基本单元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的基站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等各种军民用高频及微波电子系统中,现有技术中的同轴谐振腔为四分之一波长,或不到四分之一波长经加载后等效于四分之一波长的内外两个导体构成。其具体实现方式是:在一个两端封闭的导电体管内(习惯上被称为外导体),同轴放置另一个导电体(习惯上被称为内导体),内导体的外长度小于外导体的内长度,内导体的一端和外导体的一端(同一侧)短路,另一端开路。理论上内导体的长度应为谐振波长的四分之一。
如果谐振频率为100MHz,四分之一波长为750毫米,如果谐振频率为1000MHz,四分之一波长为75毫米。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前提下,尽管有一些手段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小长度(如电容加载),但效果十分有限,无法有效缩短谐振腔长度,所以谐振腔的体积、重量无法有效减少,特别在较低频率的应用中尤显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也确定了成套电子设备的体积、重量和成本不能进一步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大幅度减小同轴谐振腔体积的叠套式同轴谐振腔。本实用新型实现电子设备体积、重量和成本的全面降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套式同轴谐振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体、第一内导体、N个第二内导体,其中,N≥1;外导体为两端封闭的导电体管,第一内导体的外长度短于外导体的内腔体长度;第一内导体的一端与外导体的左端平板相连,另一端与外导体的右端平板则保持不接触;在外导体的腔体内与第一内导体外之间设有N个第二内导体;N个第二内导体的外侧壁与外导体的腔体内侧壁保持不接触,N个第二内导体的内侧壁与第一内导体的外侧壁保持不接触;N个第二内导体之间也不接触;离第一内导体最近的一个第二内导体的一端与右端平板相连,另一端与左端平板不接触;下一个第二内导体的一端与左端平板相连,另一端与右端平板不接触;以此类推,N个第二内导体交错设置;第一内导体和N个第二内导体的中心轴与外导体腔体的中心轴重合或平行。
现有技术中的同轴谐振腔为四分之一波长。其具体实现方式是:在一个两端封闭的导电体管内(习惯上被称为外导体),同轴放置另一个导电体(习惯上被称为内导体),内导体的外长度小于外导体的内长度,内导体的一端和外导体的一端(同一侧)短路,另一端开路。理论上内导体的长度应为谐振波长的四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技术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将现有技术架构中的四分之一波长改为八分之一波长(内外导体间的开短路特征保持不变),利用内外导体间的空隙,在内外导体间再安放一个金属导电管,该管与原来的内外导体同轴,长度和内导体相同(或相近),其一端(原内导体开路的那一端)和外导体内端面短路,另一端开路,从结构上看,是增加了一个叠套,从电讯上看,是将原来四分之一波长的电波传输路径进在八分之一波长处180°折弯,用来回二个八分之一波长之和等效于原来的四分之一波长,从而使谐振腔的长度减小一半。这在本实用新型技术中被称为一次叠套。为了方便说明,可以把原内导体改称为第一内导体,把在原内外导体间再安放一个金属导电管称为第二内导体,原外导体名称不变,继续称为外导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能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能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27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铆谐振杆结构
- 下一篇:一种惯导天线简易快速折叠收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