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回收式冷凝及变温变压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4186.2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44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欢;梁杰荣;王建辉;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04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系统 变压吸附 热回收式 冷凝 冷源 油气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 组合工艺 油气 解吸附 热源 变温 吸附 复叠式制冷系统 油品收集系统 最佳运行状态 能源利用率 活性炭 变温吸附 低温吸附 高效节能 冷凝油气 三级冷凝 深度净化 吸附系统 吸附效果 油品回收 油气冷凝 真空方式 冷热量 变压 供冷 轻烃 供热 排放 融合 交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热回收式冷凝及变温变压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制冷系统、第二制冷系统、第三制冷系统、油气冷凝及油品收集系统、热回收式吸附系统,其中第三制冷系统为复叠式制冷系统,提供更低的冷源以冷凝油气中的轻烃组分;采用三级冷凝对油气进行冷凝及油品回收,采用活性炭变压吸附方式对油气进行深度净化以满足排放要求,通过真空方式及利用制冷系统的热源来完成解吸附,利用制冷系统的免费冷源来增强吸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高能源利用率,充分利用油气的冷热量进行交换,同时利用制冷系统产生的冷源热源对吸附和解吸附进行供冷供热,形成低温吸附、高温解吸附的最佳运行状态,高效节能,融合变压变温吸附的共同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回收式冷凝及变温变压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油气排放标准必须安装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对油气中的轻烃组分进行回收处理,现有的油气处理方法有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和膜法四种。其中,冷凝法能将油气中大部分的轻烃组分液化实现回收,但要满足日益严格的国标和地方排放标准,需要进行高度深冷,但是这方式将付出较大的耗电代价;而活性炭吸附法正好可以将冷凝后的尾气完成深度净化,以满足排放要求,两种工艺法进行有效结合,可组合出经济高效、结构紧凑的新型油气回收装置。
目前,主流的活性炭吸附法主要有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两种方式,可是这两种吸附法均各有利弊,变压吸附通过真空方式完成解吸附,活性炭设计寿命较长,但吸附效率和解吸附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大,实际应用中难以发挥最佳性能;变温吸附则通过高温方式完成解吸附,解吸附较为干净,但活性炭寿命较低,运行成本较高。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回收式冷凝及变温变压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采用油气预冷和三级冷凝方式对油气的轻烃组分进行冷凝、回收,再通过活性炭变压吸附对油气进行深度净化,以满足排放要求,不但完成了油品回收和油气合格排放,且利用冷凝过程中所提供的免费冷热源来弥补活性炭吸附法受温度影响的弊端,解决现有的活性炭变压吸附法运行效率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回收式冷凝及变温变压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制冷系统、第二制冷系统、第三制冷系统、油气冷凝及油品收集系统、热回收式吸附系统;
所述第三制冷系统为包括高温级制冷系统和低温级制冷系统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所述油气冷凝及油品收集系统包括防爆风机、油气回热器、储油罐,所述防爆风机出口依次连接油气回热器的热侧通道、第一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热侧通道、第二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热侧通道、低温级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热侧通道及油气回热器的冷侧通道;所述储油罐的进口分别连接第一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冷凝油出口、第二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冷凝油出口、低温级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冷凝油出口及油气回热器的冷凝油出口;
所述热回收式吸附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吸附罐、真空泵和烟囱;所述吸附罐设有吸附进口、吸附出口、解吸附出口;所述油气回热器的冷侧出口连接吸附罐的吸附进口;所述吸附罐的解吸附出口依次连接真空泵、防爆风机进口;至少两个所述吸附罐的吸附出口之间连接有平衡电磁阀;所述吸附罐的吸附出口连接于烟囱。
所述的热回收式冷凝及变温变压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中,所述吸附罐内部设置有低温气通道和高温气通道;所述第一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冷侧出口依次连通低温气通道、第一制冷系统的压缩机进口;所述第二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出口依次连通高温气通道、第二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进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4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