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救生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7172.6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3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一诺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B63C9/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蓄气瓶 救生气囊 壳体内部 阀门 本实用新型 充气状态 阀门连接 救生用具 壳体连接 壳体 螺铨 落水 自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救生气囊,包括壳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至少一个蓄气瓶,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蓄气瓶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一端皆与阀门连接,所述阀门通过螺铨与壳体连接,所述蓄气瓶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在未充气状态时,分别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端。采用上述方案后,可以降低在有人不慎落水时自救或救人的施救难度,提高施救效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救生气囊。
背景技术
人们在游泳、划船时,或者在水边嬉戏、垂钓时,都有可能发生溺水事故,溺水者可能因为长时间被动等待他人的施救,或者因为自身条件限制无法主动自救而溺水身亡。
可充气的救生圈,是一种用于游泳活动及帮助不具有游泳技能的人在水面游玩的常用用具,可充气的救生圈还可以紧急情况下,用于救助意外溺水的人,在水中为溺水者提供额外的浮力,防止其下沉。
目前现有的溺水救助装置有救生圈、充气气囊、浮标等,但是存在体积较大、不易携带,而且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但当意外发生时,因为没有救生装置可用而造成的溺水死亡事件也时有发生。
有时,有人不慎落水,而见义勇为者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水中救人,落水者被救起,而见义勇为者却因为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失去宝贵生命,让人痛心疾首,还有一种情况在媒体上也可以时常看到,一群孩子在河边玩耍,其中一人不慎落水,其他孩子手拉手去施救,结果多人被拉入水中的悲剧也时常上演。当前卫生状况和环境美化均大幅提升,当有人不慎落水时,虽然离岸边不远,但岸上的人很难在短时间找到类似于竹竿或树枝等杆状施救物,而且河边通常有一定垂直高度的河沿,大大提高了施救的难度。
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救生气囊,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气囊,可以降低在有人不慎落水时自救或救人的施救难度,提高施救效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救生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至少一个蓄气瓶,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蓄气瓶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一端皆与阀门连接,所述阀门通过螺铨与壳体连接,所述蓄气瓶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分别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壳体为管状式样,两端设有盖板。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主体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铝合金或碳纤维。
进一步,所述第一气囊充气后为环状式样。
进一步,所述第二气囊充气后为柱状式样,其与阀门连接所对应的另一端设置有环带。
进一步,所述蓄气瓶内部存放的是液态二氧化碳。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制作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进一步,所述阀门中部设置有中空顶针,在中空顶针靠近蓄气瓶一侧的周围设置有弹性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中空顶针与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的内部连通。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救生气囊进行如下操作:
将第一气囊从壳体内拉出,手动转动蓄气瓶或施力于阀门,迫使阀门上的中空顶针刺穿蓄气瓶的封口,蓄气瓶中的液态二氧化碳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体积增大,气态二氧化碳通过阀门中的中空顶针,迫使第一气囊鼓起,鼓起后的成环状的第一气囊可以用于对使用者的自救或者对其他落水者的施救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一诺,未经王一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71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舷侧总组焊缝作业平台
- 下一篇:抗洪求生紧急自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