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洞双光程纹影流场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0287.0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9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石义雷;祝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瑞东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纹影 流场显示装置 流场 双光 风洞试验段 风洞 本实用新型 球面反射镜 风洞试验模型 风洞试验装置 辉光放电装置 平面反射镜 成像物镜 光纤耦合 光学窗口 聚光镜组 试验模型 图像重影 显示效果 真空密封 分光镜 马赫数 刀口 静压 稀薄 照相机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洞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洞双光程纹影流场显示装置,包括光纤耦合LED彩色光源、聚光镜组、分光镜、平面反射镜、光学窗口、风洞试验模型、球面反射镜、风洞试验段、刀口、成像物镜和照相机;风洞试验段是一个真空密封舱,试验模型和球面反射镜依次置于风洞试验段内。本实用新型风洞双光程纹影流场显示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流场显示效果好、操作方便。解决了近连续流到稀薄过渡流(对应流场静压为100Pa‑20Pa左右、对应试验马赫数为M8‑M12左右)常规纹影与辉光放电装置不能解决的流场显示问题。解决了40多年时间内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即双光程纹影流场显示装置容易产生流场图像重影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洞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洞双光程纹影流场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面试验中,尽管流场诊断技术发展很快,但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满足从海平面到100km模拟高度变化时高超声速流场定性显示与定量测量的需要。对高超声速流场,当模拟高度从海平面升高到40多km时,这时流场密度及流场静压相对较大(大于100Pa),一般采用常规纹影(光束只通过试验流场一次,有时也称为单光程纹影)显示技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流场图像。当模拟高度从50多km升高到100多km时,这时流场密度及流场静压相对较小(小于20Pa左右),可通过电子束、激光诱导荧光、激光雷利散射和喇曼散射,对流场进行定性显示,对试验流场气体的数密度、温度等进行定量测量,但系统复杂,成本高。基于分子激发的风洞流场显示,也被称作辉光放电流场显示,可用于模拟高度从50多km到100km时流场的定性显示。
但在模拟高度40多km到50多km这段区间(对应流场静压为100Pa-20Pa左右、对应试验马赫数为M8-M12左右),当采用常规纹影系统时,流场压力偏低;当采用辉光放电装置时,流场压力又偏高。同时,在高超声速流场条件下,为了提高单光程纹影显示的灵敏度,刀口切割量很小,又会导致单光程纹影流场图像衍射效果明显,纹影背景斑点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模拟高度40多km到50多km这段区间时的流场定性显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洞双光程纹影流场显示装置,包括光纤耦合LED彩色光源、聚光镜组、分光镜、平面反射镜、光学窗口、风洞试验模型、球面反射镜、风洞试验段、刀口、成像物镜和照相机;
风洞试验段是一个真空密封舱,试验模型和球面反射镜依次置于风洞试验段内;
其中,光纤耦合LED彩色光源、聚光镜组、分光镜和平面反射镜依次按顺序摆放,平面反射镜、光学窗口、风洞试验模型、球面反射镜依次按顺序摆放,分光镜、刀口、成像物镜和照相机依次按顺序摆放;
光纤耦合LED彩色光源产生红色、绿色、黄色与蓝色四种颜色的彩色光,彩色光透过聚光镜组;
聚光镜组所在的位置是将光纤耦合LED彩色光源输出的彩色光汇聚到球面反射镜的球心上,聚光镜组将彩色光透过分光镜;
分光镜将接收到的彩色光进行均匀分光,并将一半彩色光照射到平面反射镜;
平面反射镜将经过分光镜透射的彩色光,进行45°转向,投射到光学窗口上;
光学窗口透射彩色光,对风洞试验模型流场进行照明,并对风洞试验段进行密封;
彩色光对风洞试验模型流场进行照明后经过球面反射镜反射,再次通过风洞试验模型流场、光学窗口、平面反射镜,并经过分光镜反射汇聚到刀口上;
刀口位于球面反射镜的球心处,球面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彩色光,在刀口处形成彩色光源的四色图像;刀口呈口字形,由两组水平刀口和垂直刀口组成,水平刀口与垂直刀口不在同一平面内,水平刀口与垂直刀口分别切割彩色光源的四色图像,产生纹影流场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02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升机组合模型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紫外测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