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压气力输送水泥粉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2865.4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6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罗翔;田厚忠;于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66 | 分类号: | B65G53/66;B65G53/34;B65G53/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2 | 代理人: | 周雅卿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压力传感器 气体控制阀 数据采集器 水泥粉体 输送管 本实用新型 气体流量计 物料输送管 气力输送 气体流量 输送设备 控制器 电连接 上位机 处理器 正压 重锤式料位计 称重传感器 气体输送管 背压气体 固体流量 气体压力 实时监控 物料流向 有效调节 供气器 收料仓 发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压气力输送水泥粉体设备,包括供气器、输送管、发料仓、收料仓和控制器;输送管包括气体输送管、背压气体输送管和物料输送管;物料输送管按照物料流向依次设有第一气体流量计、第一气体控制阀和第一静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包括数据采集器、处理器和上位机,第一气体流量计、第一静压力传感器、第二静压力传感器、重锤式料位计和称重传感器分别与数据采集器电连接,第一气体控制阀、第二气体控制阀、数据采集器和所述上位机分别与处理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输送设备中气体流量和气体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控,有效调节固体流量和气体流量,从而实现水泥粉体输送设备的输送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泥粉体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工业生产来说,减少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尽量采用粉状物料的密闭输运。管道气力输送技术是指在密闭管道内利用空气作为承载介质来输送固体颗粒及粉状物料的一门技术。其中,利用具有静压力能的气体作为媒介沿管道输送粉状的技术称为气力输送技术。由于具有输送设备简单、输送过程密封防尘环保、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管道布置灵活多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水泥、电厂、化工、粮食等工农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粉状物料在输送过程中,若是发料仓中的粉状物料低于临界料位时,发料仓中会出现大面积腾涌现象,继续增大输送压力会导致该现象加剧,进而出现管道内气体粉体的输送浓度大幅度下降、输送稳定性变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正压气力输送水泥粉体设备,通过对输送设备中气体流量和气体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控,有效调节固体流量和气体流量,从而实现水泥粉体输送设备的输送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正压气力输送水泥粉体设备,包括供气器、输送管、发料仓、收料仓和控制器;
所述输送管包括气体输送管、背压气体输送管和物料输送管,所述气体输送管的首端与所述供气器连通,所述背压气体输送管的末端与所述发料仓连通,所述物料输送管的末端与所述收料仓连通,所述气体输送管的末端、所述背压气体输送管的首端和所述物料输送管的首端相通,所述发料仓的下端通过下料器与所述物料输送管连通;
所述物料输送管按照物料流向依次设有第一气体流量计、第一气体控制阀和第一静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气体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和所述下料器之间,所述第一静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下料器和所述收料仓之间;
所述背压气体输送管上设有第二气体控制阀;
所述发料仓的上端外壁设有第二静压力传感器且所述发料仓的上端内壁设有重锤式料位计;
所述收料仓的外壁对称设有两个称重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数据采集器、处理器和上位机,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第一静压力传感器、第二静压力传感器、重锤式料位计和称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气体控制阀、第二气体控制阀、数据采集器和所述上位机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发料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
进一步地说,所述收料仓还设有用于清洁收料仓的除尘器,所述除尘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下料器包括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设有物料控制阀,所述物料控制阀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上位机包括数据存储单元、报警单元和用于显示现场画面组态的显示屏。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为涡街流量计。
进一步地说,所述上位机为计算机。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气体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气体控制阀皆为气动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28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高压耐磨隔热衬里粉体引射加速装置
- 下一篇:堆高机上的节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