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滤纸片取样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6642.5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76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罗少华;廖倩;罗洋;刘圣艳;张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B01L9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胜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架 滤纸片 按压端 活动孔 杆端 套筒 向下延伸 取样针 套管 贯穿 收口 末端连接 套筒顶端 倒置 杆连接 上端 插孔 弹簧 下端 向内 破损 取出 | ||
一种滤纸片取样针,包括套筒、按压端和针架,所述套管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针架,针架的上端、中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针架通过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固定在套筒内,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上均开设有活动孔;所述套筒的上方设置有按压端,按压端贯穿套筒顶端与套管内的倒置“U”型杆连接,“U”型杆与针架的顶端通过弹簧相连接,“U”型杆一杆端向下延伸并贯穿第一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的活动孔,“U”型杆的另一杆端向下延伸贯穿第二连接块的活动孔,“U”型杆的两杆端末端均朝针架向内收口;所述针架的末端连接有针。能将插孔后的滤纸片平稳的取出,降低滤纸片破损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纸片取样针。
背景技术
随着临床对于检验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检验医学行业对于临床的要求也尽可能满足。为了避免受到采样困难的干扰,目前部分项目采样干血滤纸片和干尿纸片的样本进行项目检测,比如氨基酸及酰基肉碱、尿液有机酸等项目。
在实验室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打孔钳将滤纸片打出固定直径的圆形纸片,再将圆形纸片转运到反应孔中进行后续的处理,因为没有专业的取样工具,很多实验室使用注射器或其他尖锐物品插入圆形纸片,然后在反应孔边缘上人为剥落圆形纸片。此种纸片取样的方法不足有以下方面:
1.不安全因素较大;
2.并且在反应孔边缘上进行圆形纸片剥落的时候,因人为力度不同,可能导致纸片飞落至临近反应孔,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溯源性;
3.在进行人为剥落纸片时,如果操作不熟练,注射器或尖锐物品会扎入反应孔底部的过滤膜;
4.人为剥落的纸片掉入反应孔中时,可能不会平置于反应孔底部,而倾斜在反应孔壁,后续处理的试剂无法完全淹没纸片导致反应不完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滤纸片取样针,能将插孔后的滤纸片平稳的放置在反应孔底部,降低滤纸片破损的几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滤纸片取样针,包括套筒、按压端和针架,所述套管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针架,针架的上端、中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针架通过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固定在套筒内,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上均开设有活动孔;所述套筒的上方设置有按压端,按压端贯穿套筒顶端与套管内的倒置“U”型杆连接,“U”型杆与针架的顶端通过弹簧相连接,“U”型杆一杆端向下延伸并贯穿第一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的活动孔,“U”型杆的另一杆端向下延伸贯穿第二连接块的活动孔,“U”型杆的两杆端末端与针架末端处于同一水平面,“U”型杆的两杆端末端均朝针架向内收口;所述针架的末端连接有针。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端设置为“T”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端顶端外表面设置有菱形花纹。
进一步的,所述针架与针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U”型杆与针筒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通过按压按压端,带动“U”型杆往下移动,“U”型杆末端的向内收口结构能将插孔后的滤纸片平稳的往下压,防止滤纸片在脱离针的过程中遭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套筒;2、按压端;3、针架;4、第一连接块;5、第二连接块;6、第三连接块;7、“U”型杆;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66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成分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环境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