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8548.3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3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游瑞云;袁琳;陈玉婷;吴阳;卢玉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19/24 | 分类号: | B01J19/24;B01J4/00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罗立君 |
地址: | 36280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装置 导流板 导流筒 釜体 壳体 内筒 外筒 壳体内部 同轴设置 圆形通孔 出料管 反应釜 正对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导流筒外壁 壳体上端面 固定设置 壳体内壁 壳体上部 连接横梁 螺旋叶片 内筒下部 内筒中部 气体通道 竖直设置 同轴套设 外筒下部 液体通道 排气口 沙漏状 凹部 出料 阀门 内壁 凸部 外壁 体内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反应釜,包括釜体、同轴设置于釜体中部的喷射装置以及固定设置于壳体内侧底部的W形的导流板;釜体包括沙漏状的壳体以及同轴设置于壳体内的导流筒,导流筒外壁通过若干连接横梁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壳体上部设置一与壳体内部连通的排气口壳体底部设置一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一用于控制出料的阀门;壳体上端面设置一圆形通孔,喷射装置中下部穿过圆形通孔并套设于导流筒内;喷射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外筒、同轴套设于外筒内的内筒以及固定于内筒下部外壁与外筒下部内壁之间的螺旋叶片;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液体通道,内筒内部为气体通道;内筒中部正对导流板中间的凸部,导流筒正对导流板两侧的凹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反应釜,属于化工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在气液反应釜的反应过程中,气液反应吸收气体吸收的效率主要是由保留时间和气体在反应容器中的吸收率所决定。目前的气液反应装置,主要有填料塔、喷洒塔以及搅拌反应器。但是,以上反应装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填料塔中,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但液体在填料床层中停留时间短,不能满足慢反应的要求;喷洒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液体喷洒动力消耗大,且设备内气体返混较严重;搅拌反应器,适用范围广泛,但是需追加叶轮以及为搅拌轴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反应釜,该气液反应釜的喷射装置设置有螺旋叶片,在注入液体时自然形成运动,可以省去叶轮以及动力装置,同时设置有导流板以及导流筒,可以在喷射装置喷出物料时形成环流,使气液反应更加均匀、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液反应釜,包括釜体、同轴设置于所述釜体中部的喷射装置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侧底部的W形的导流板;所述釜体包括沙漏状的壳体以及同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外壁通过若干连接横梁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上部设置一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排气口,所述壳体底部设置一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一用于控制出料的阀门;所述壳体上端面设置一圆形通孔,所述喷射装置中下部穿过所述圆形通孔并套设于所述导流筒内;所述喷射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外筒、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以及固定于所述内筒下部外壁与所述外筒下部内壁之间的螺旋叶片;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液体通道,所述内筒内部为气体通道;所述内筒中部正对所述导流板中间的凸部,所述导流筒正对所述导流板两侧的凹部;气液混合体通过所述凸部后向所述导流板两侧流动,再通过两侧的所述凹部后上升,形成环流。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部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部侧壁固定设置一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且水平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高于所述导流筒最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下端面齐平;所述外筒下端形成一上大下小的缩口部。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通孔与所述喷射装置之间设置一密封圈。
进一步的,一液体导入管一端与所述外筒上端连通,一气体导入管一端与所述内筒上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喷射装置设置有螺旋叶片,在注入液体时自然形成运动。
2、设置有导流板以及导流筒,可以在喷射装置进料时形成环流,使气液反应更加均匀、充分。
3、设置有密封圈,可以减少喷射装置和壳体之间的摩擦与碰撞,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未经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85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应釜搅拌叶用刮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