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继电器触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9847.9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8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蔡洪洲;鱼金明;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于艳玲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触头 继电器触头 安装支架 固定设置 接触桥 本实用新型 通电可靠性 改进结构 间隔设置 前端面 凸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包括动触头、静触头、接触桥以及安装支架,所述动触头固定设置在接触桥上,所述静触头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面呈球形设置,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的接触面为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接触凸筋。其改进结构简单合理,有效提高继电器触头的通电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继电器的触头结构。
背景技术
触头是开关电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决定开关电器的主要性能及寿命的长短,动触头通常采用球形工作面,而静触头则采用平面工作面,动静触头相结合时,虽然球形工作面具备一定的膜电阻破坏能力,但效果不是很好,应用时仍然有许多通电接触不良的问题,由于运动惯性和碰撞的影响,片簧式接触桥容易产生动态弹性变形,所以在不同动态瞬间,原先为平直的片簧式接触桥将具有不同的曲率从而产生屈伸运动,进一步带动球形动触头相对于平面静触头产生摩擦滚动,该摩擦运动可以有效去除膜电阻,但是也容易产生不稳定性,从而导致电流的不稳定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其改进结构简单合理,有效提高继电器触头的通电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包括动触头、静触头、接触桥以及安装支架,所述动触头固定设置在接触桥上,所述静触头固定设置在在安装支架上,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面呈球形设置,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的接触面为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接触凸筋。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在静触头上间隔社会自接触凸筋,使得静触头与动触头之间接触点至少为两个,相较球形动触头与平面静触头多至少一个接触点,避免出现的接触不良的现象,保证接触通电效果,同时多点的接触,产生的相对摩擦滚动对电接触膜电阻具有较强破坏作用,也进一步提高了热继电器辅助触头的通电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桥采用片簧式接触桥,所述动触头铆接于片簧式接触桥端面上。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接触桥设置成片簧式接触桥,使得动触头在与静触头接触时,产生的震动更大,由于运动惯性和碰撞的影响,片簧式接触桥产生动态弹性变形,在不同动态瞬间,原为平直的片簧式接触桥将具有不同的曲率从而产生屈伸运动,进一步带动球形动触头相对于静触头产生摩擦滚动,使得表面的膜电阻更为充分的破坏,保证接触导通的效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包括动触头11、静触头21、片簧式接触桥12以及安装支架22,所述动触头11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片簧式接触桥12上,所述静触头21固定设置在在安装支架22上,所述动触头11与静触头21的接触面呈球形设置,所述静触头21与动触头11的接触面为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接触凸筋。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比如采用类似工艺、类似结构的等效产品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98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凑型继电器模组
- 下一篇:直流电磁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