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层压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1202.9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5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冯润财;高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宝柏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08;B32B27/18;B32B27/32;B32B27/36;H01L31/04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表层 下表层 中间层 抗穿刺 熔点 本实用新型 层压膜 减薄 压膜 种层 材料成本 电池芯片 光伏组件 热稳定性 依次设置 成品率 高挺度 热封性 组件层 层压 刺穿 膜层 变形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压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上表层与下表层的厚度均为2~50μm,中间层厚度为10~200μm,上表层和下表层具有热封性,中间层的熔点和抗穿刺强度均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和抗穿刺强度。本实用新型的层压膜具有优异的抗穿刺强度,保证膜层不被刺穿的前提下,可显著减薄层压膜的厚度,降低材料成本和减薄组件厚度,同时也降低了电池芯片失效的风险,并且还采用高挺度、高强度、热稳定性优异的中间层,使得在组件层压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和气泡,大大提高了光伏组件层压的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性膜层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层压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移动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电力短缺成为了各种电子设备体验的一大痛点。方便易携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能源选择。
在现有的柔性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封装过程中,通常将柔软的热熔胶层放置于各个功能薄层之间,然后通过热压的方式将各层黏合在一起,热压的过程中需要抽真空,将层间的气体抽出。由于柔软的热熔胶很薄,其强度和挺度都很差,在压合和抽真空的过程热熔胶层很容易产生褶皱而造成产品缺陷。同时,太阳能电池芯片和有些功能层会存在一些尖角,很容易将热熔胶层刺穿,使得电池失效。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通常要加厚热熔胶层的厚度,通常厚度300~500μm,增加了材料成本。为解决上述的几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光性良好、耐候性优良、高强度、高挺度、抗穿刺的太阳能电池层压膜,能够有效的提高柔性太阳能电池封装的成品率,降低了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层压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所述上表层与下表层的厚度均为2~50μm,所述中间层厚度为10~200μm,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具有热封性,所述中间层的熔点或软化点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或软化点,所述中间层的抗穿刺强度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抗穿刺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的挺度和强度均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挺度和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层压膜为柔性太阳能电池层压膜。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厚度为20~80μm,所述上表层以及下表层的厚度为5~25μm。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的抗穿刺强度≥2N。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在层压温度下热收缩率≤5%。
进一步的,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或软化点为80~150℃,所述中间层软化点≥50℃。中间层为骨架层,提供较好的强度和挺度,优选软化点50℃以上的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或软化点为90~140℃,所述中间层软化点≥50℃。中间层为骨架层,提供较好的强度和挺度,优选软化点50℃以上的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包括树脂,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树脂包括聚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及其共聚物、聚酰胺及其共聚物、聚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聚氨酯及其共聚物、聚醚及其共聚物、聚苯硫醚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偏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含氟塑料、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聚丙烯腈及其共聚物、聚丁烯及其共聚物、聚4-甲基异戊烯及其共聚物、再生纤维素、环氧树脂、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中间层包括聚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及其共聚物、聚酰胺及其共聚物、聚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聚氨酯及其共聚物、聚醚及其共聚物、聚苯硫醚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偏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含氟塑料、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聚丙烯腈及其共聚物、再生纤维素、环氧树脂、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宝柏包装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宝柏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12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氨纤维复合的针织面料
- 下一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