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束式中空纤维膜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5271.7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9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凤祥;姚萌;严治平;陈柏义;洪昱斌;蓝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C02F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纤维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 膜束 出水端 进气端 膜组件 支撑杆 中空纤维膜束 单元模块化 浇注构件 上下贯通 运行效率 曝气孔 有效地 自支撑 膜丝 曝气 冲刷 填充 保存 生产 便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膜束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若干中空纤维膜束、一进气端构件、一出水端构件、一出水端浇注构件和至少二支撑杆。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单元模块化,提高了单位填充面积,且生产安装便捷;本实用新型的膜束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还有若干支撑杆,起到良好的自支撑作用,使膜组件的生产、保存及安装更加便利;本实用新型的膜束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进气端构件具有若干上下贯通且均匀分布的曝气孔,使气体可以有效地冲刷膜丝,减少曝气损失,提高膜组件运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膜束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主要应用在污水处理行业,如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以及公共敏感卫生区域废水等的处理领域。其主要功能部件是生物反应器和膜组件,平板膜组件和中空纤维膜组件是两种最为常用的膜组件。中空纤维膜组件填装密度远高于平板膜组件,投资低,适用处理规模可大可小,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之需,应用最为广泛。
其中,应用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的中空纤维膜组件主要有帘式膜组件、海藻式组件和膜束式膜组件几种形式。
帘式膜组件采用双端浇注,双端出水,分为一片式和双片式,如CN202741010所述。膜组件曝气装置安装在组件底部,曝气上升流动收到底部膜壳的干扰,膜组件下端根部为曝气死角,降低了气流冲刷膜丝的效果,其根部容易发生污泥堆积,降低曝气使用效率。
海藻式膜组件采用单端浇注,单端出水,膜丝一端采用光固化封端处理,无固定,膜束呈柱状排布,利用膜丝漂浮的抖动效果增强膜丝表面水力擦洗减轻膜污染,如然而,其为了防治膜丝自身堆叠、克服自身重量带来的向下力量,一般膜束规模较小,膜束直径为2.5寸左右,数个膜束排列呈帘式膜组件,增加了膜组件的浇注构件和安装难度;另外,为防止组件膜丝堆叠和缠绕,膜组件设计整体外框架,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安装和施工难度。
膜束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进气端与其膜组件自成一体,曝气孔形成于中空纤维膜丝内部,气体可以有效的冲刷膜丝,减少曝气损失,提高膜组件运行效率。但普通的膜束式膜组件仍然存在许多弊端。首先,在进气端曝气孔的成型过程中,常规的方法是采用浇注盘进行进气端的浇注,曝气孔难以定位,且进气端必须裁切使曝气孔露出来,增加了浇注难度和成型工艺过程中的工序。其次,膜束无法均匀地分布于浇注盘,导致膜束的分布不合理,将加快膜丝的污染速度。最后,大型膜束式膜组件的高度越来越高,中空纤维膜丝柔软而无法自支撑,将给生产、保存及安装等方面造成极大的不便。
针对污水处理项目的大型化,产品需求量大等问题,必须开发一种单元模块化、单位填充面积高、生产安装便捷的膜束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膜束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膜束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若干中空纤维膜束、一进气端构件、一出水端构件、一出水端浇注构件和至少二支撑杆,其中:
若干中空纤维膜束,其上端通过胶水凝固而成的上胶体与出水端浇注构件相连,其下端通过胶水凝固而成的下胶体与进气端构件相连;
进气端构件,包括一底盘,该底盘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周壁,该第一周壁与底盘彼此配合形成一浇注容纳下胶体的下浇注腔,此外该底盘上设有若干进胶孔和阵列分布的若干曝气孔,该若干曝气孔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若干曝气管,该若干曝气管的高度高于上述第一周壁,以避免上述浇注的过程中产生的溢流胶水阻塞曝气孔,该若干进胶孔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若干进胶管,沿第一周壁内侧回转方向等间隔分布有至少二下支撑杆插管;
出水端构件,其上端具有一集水管,下端具有一适配出水端浇注构件的下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52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接口内渗型折叠式滤芯
- 下一篇:一种用于碟管式膜柱的膜壳拆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