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直读智能燃气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6150.4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1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天创亿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6 | 分类号: | G01F15/06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驱动模块 直读 主控制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 智能燃气表 电机驱动电路 信号输出端 电动阀门 计量模块 控制电路 续流支路 输入输出端口 燃气表外壳 信号输入端 技术设备 使用寿命 双向连接 无线传输 驱动 | ||
一种光电直读智能燃气表,属于技术设备领域。其特征在于:在燃气表外壳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模块、计量模块、无线通信模块、阀门驱动模块以及光电直读模块,计量模块以及光电直读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主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阀门驱动模块相连,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制模块输入输出端口双向连接,阀门驱动模块驱动所述电动阀门动作,阀门驱动模块为H桥电机驱动电路,在H桥电机驱动电路中还设置有续流支路。在本光电直读智能燃气表中,通过设置阀门驱动模块,并在阀门驱动模块中设置续流支路,延长了电动阀门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
技术领域
一种光电直读智能燃气表,属于技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燃气事业快速发展,燃气居民用户迅猛增长。但是目前普通家庭中的燃气表仅仅实现了燃气的计量功能,自动化水平较低,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有一些智能燃气表,可以利用控制电路实现对燃气表的远程控制,但是传统的智能燃气表中由于燃气表电动阀门为感性负载,电路中没有续流回路,电动阀门容易损坏,因此燃气表电动阀门使用寿命较短。
由于目前燃气表功能单一,因此对燃气使用的统计仍采用人工抄表的方式实现,对抄表人员以及普通家庭来说,会带来各种不便,同时存在如下缺陷: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存在着抄表人员工作效率低、数据采集时间滞后、难以分时计费、燃气收费部门支出大等弊端,难以满足目前庞大的用户管理需求。在现有技术中,虽然也存在有一些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燃气表数据的上传,但是数据上传会消耗大量的电能,而由于燃气表中燃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因此燃气表不适用于采用交流电进行供电,因此续航能力也成为了制约智能燃气表发展的瓶颈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设置阀门驱动模块,并在阀门驱动模块中设置续流支路,延长了电动阀门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了数据无线传输的光电直读智能燃气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光电直读智能燃气表,包括燃气表外壳,燃气进气管路和燃气出气管路分别接入燃气表外壳中,其特征在于:在燃气表外壳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模块、计量模块、无线通信模块、阀门驱动模块以及光电直读模块,计量模块以及光电直读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主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阀门驱动模块相连,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制模块输入输出端口双向连接,阀门驱动模块驱动所述电动阀门动作,阀门驱动模块为H桥电机驱动电路,在H桥电机驱动电路中还设置有续流支路。
优选的,所述的阀门驱动模块中H桥电机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2~Q5,在三极管Q2~Q5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分别并联续流二极管形成所述的续流支路。
优选的,在所述的阀门驱动模块中,电动阀门的供电电源Vcc同时并联电阻R2、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以及三极管Q4的发射极以及二极管D1、二极管D3的阴极;
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2的基极并联于一处后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基极依次通过电阻R6和光耦芯片U2连接主控制模块,三极管Q6的发射极同时并联三极管Q5的基极以及电阻R5 一端;
三极管Q2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并联二极管D5的阳极、电容C1的一端、电动阀门的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
电阻R4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4的基极并联于一处后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依次通过电阻R1和光耦芯片U1连接主控制模块,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并联三极管Q3的基极以及电阻R3 一端;
三极管Q4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3的阳极同时并联二极管D6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动阀门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阴极以及三极管Q5的集电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天创亿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天创亿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61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