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讯转接板及通讯转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50947.1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0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重阳;王言卓;于庆祥;秦文超;张安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比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2768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家居 通讯转接板 协议转换 服务器 本实用新型 反馈信号 通信组件 转接系统 逆转换 发送 服务器反馈 传输 通信协议 信号传输 正常通讯 单片机 兼容性 通讯 连通 反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讯转接板,包括:第一通信组件,用于接收智能家居类产品发送的信号;单片机,用于对信号进行协议转换,以及对服务器反馈的反馈信号进行协议逆转换;第二通信组件,用于将经过协议转换后的信号传输至服务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通讯转接板,通过对智能家居类产品发送的信号进行协议转换并传输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对经过协议转换后的信号进行反馈,通讯转接板对反馈信号进行协议逆转换,并传输至对应的智能家居类产品,实现了服务器和使用不同协议的智能家居类产品进行正常通讯,也就实现了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智能家居类产品相互连通,增加了服务器的兼容性。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通讯转接系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讯转接板及通讯转接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英文:smart home,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能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然而,随着各种智能家居类产品的种类及数目的增长,以及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众多,各个品牌的设备自成一派,使得各种智能家居类产品之间由于协议不同而难以互通互联,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使得智能家居企业开发的产品和系统仅仅停留在体验阶段,无法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整个行业也难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严重限制了智能家居行业的壮大。
因此,如何令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智能家居类产品相互连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讯转接板及通讯转接系统,用于令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智能家居类产品相互连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讯转接板,该通讯转接板包括:
第一通信组件,用于接收智能家居类产品发送的信号,以及将经过协议逆转换后的反馈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智能家居类产品;
单片机,用于对所述信号进行协议转换,以及对服务器反馈的反馈信号进行协议逆转换;
第二通信组件,用于将经过协议转换后的信号传输至服务器,以及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反馈信号;
电源,用于为第一通信组件、所述单片机及所述第二通信组件进行供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通信组件具体为RS485通信组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组件的数量具体为两个。
可选的,所述电源具体为蓄电池。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蓄电池、用于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源线的充电端口。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蓄电池、用于显示所述蓄电池状态的指示灯。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单片机、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协议转换程序的编程调试接口。
可选的,所述电源具体为利用网线供电的RJ45端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通讯转接系统,该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比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比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0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