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语音服务终端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54733.1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5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合光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22 | 分类号: | H04M3/22;G01H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服务 终端监测系统 第二通讯模块 第一通讯模块 本实用新型 声音传感器 存储器 采集设备 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 监测设备 比较器 显示器 体内 语音输出 处理器 省时 省力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语音服务终端监测系统,包括采集设备和监测设备,其中:所述采集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声音传感器,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A/D转换器,与声音传感器连接;第一比较器,与第一A/D转换器连接;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比较器连接;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器,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存储器;处理器,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存储器、显示器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语音服务终端监测系统,人们可方便的获得语音服务终端的语音输出情况,省时省力,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语音服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语音服务终端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呼叫中心产业的迅速发展,客服接听和外呼都会涉及到各行各业,随着业务领域的拓展和客户所属行业的增加,服务终端作为快速分析企业知识结构、分类存储知识数据和共享知识应用的有效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呼叫中心关注和运用,而语音服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语音服务终端也随之迅速发展,比如一些语音教学终端、语音通讯服务终端等。
现有的语音服务终端提供语音服务,如果想获得语音服务终端的语音输出情况,常是对语音服务终端进行录音,通过重播录音的方式来获得,但这种方式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语音服务终端监测系统,能用于方便获得语音服务终端的语音输出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语音服务终端监测系统,包括采集设备和监测设备,其中:所述采集设备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声音传感器,用于检测外部的语音服务终端发出的声波,并将所述声波转换成语音服务终端发出的模拟量音量信号;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A/D转换器,与声音传感器连接,用于将声音传感器生成的模拟量音量信号转换成数字量音量信号;第一比较器,与所述第一A/D转换器连接,用于比较所述数字量音量信号值与音量信号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生成比较结果;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比较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比较结果发送;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器,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发送的比较结果;存储器,用于存储每种比较结果与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处理器,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存储器、显示器连接,用于从所述对应关系中查找到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发送的比较结果所对应的图像,将查找到的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音频传感器,用于检测自助语音服务终端发出的声波,并将所述声波转换成模拟量声音频率;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二A/D转换器,与音频传感器连接,用于将音频传感器生成的模拟量声音频率转换成数字量声音频率;第二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数字量声音频率值与声音频率阈值,生成声音频率比较结果,所述第二比较器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与门电路,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所述与门电路的一个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讯、另一个信号输入端与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讯。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选频电路,所述选频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非门电路,所述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选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闪光灯,所述闪光灯与所述非门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声音传感器包括封装体和固定在封装体内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和输出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输出电极延伸出所述封装体外;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振动膜,所述振动膜上设置有导电涂层;所述振动膜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置有导电液,所述夹层的底部为导电膜,所述导电涂层与所述导电膜电连接;所述夹层的底部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与所述输出电极连接,所述封装体上设置有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合光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合光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4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蓝牙模块的云固话系统
- 下一篇:3D扫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