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耐磨混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55049.5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2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沈玉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卓群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8 | 分类号: | B01J19/28;B01J19/02;B01F9/02;B01F9/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朱丽莎 |
地址: | 213144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从动轮 主动轮 反应釜 转动 主动轮转动 高耐磨 混料机 本实用新型 聚氨酯涂层 主动轮驱动 耐磨性 电机转动 二级减速 金属内壁 摩擦掉屑 三级减速 同轴安装 一级减速 聚氨酯 转动轮 内壁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耐磨混料机,在工作时,电机转动驱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第一主动轮驱动第一从动轮转动,第一从动轮的半径大于第一主动轮的半径,从而实现一级减速,第一从动轮与第二转动轮同轴安装,第二主动轮的半径小于第一从动轮的半径,从而实现二级减速,第一从动轮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第二主动轮带动第二从动轮转动,第二从动轮的半径大于第二主动轮的半径,从而实现三级减速,第二从动轮带动反应釜转动,从而实现反应釜内物料的混合,反应釜的内壁设置有聚氨酯涂层,聚氨酯的韧性好,耐磨性强,能有效避免金属内壁摩擦掉屑,混合完成的物料较纯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料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耐磨混料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混料机中的反应釜为金属内壁,当需要混合的物料在反应釜内混合时,物料与反应釜的内壁摩擦,反应釜内壁容易掉屑,摩擦掉落的金属屑较小,与反应釜内物料混合后,导致物料不纯净,物料发黑,影响物料的后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混料机中的反应釜为金属内壁,反应釜内壁容易掉屑,导致物料不纯净,物料发黑,影响物料的后续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耐磨混料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耐磨混料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安装有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内壁设置有聚氨酯涂层,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主动轮,所述支架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反应釜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的半径大于第一主动轮的半径,所述第二从动轮的半径大于第二主动轮的半径,所述第二主动轮的半径小于第一从动轮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高耐磨混料机,在工作时,电机转动驱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第一主动轮驱动第一从动轮转动,第一从动轮的半径大于第一主动轮的半径,从而实现一级减速,第一从动轮与第二转动轮同轴安装,第二主动轮的半径小于第一从动轮的半径,从而实现二级减速,第一从动轮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第二主动轮带动第二从动轮转动,第二从动轮的半径大于第二主动轮的半径,从而实现三级减速,第二从动轮带动反应釜转动,从而实现反应釜内物料的混合,反应釜的内壁设置有聚氨酯涂层,聚氨酯的韧性好,耐磨性强,能有效避免金属内壁摩擦掉屑,混合完成的物料较纯净。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支撑轴承,两个所述支撑轴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反应釜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转动轴,两侧所述转动轴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轴承上,一侧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安装第二从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涂层的厚度为4-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高耐磨混料机,在工作时,电机转动驱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第一主动轮驱动第一从动轮转动,第一从动轮的半径大于第一主动轮的半径,从而实现一级减速,第一从动轮与第二转动轮同轴安装,第二主动轮的半径小于第一从动轮的半径,从而实现二级减速,第一从动轮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第二主动轮带动第二从动轮转动,第二从动轮的半径大于第二主动轮的半径,从而实现三级减速,第二从动轮带动反应釜转动,从而实现反应釜内物料的混合,反应釜的内壁设置有聚氨酯涂层,聚氨酯的韧性好,耐磨性强,能有效避免金属内壁摩擦掉屑,混合完成的物料较纯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支架,2.反应釜,3.支撑轴承,4.电机,5.第一主动轮,6.转动轴,7.第一从动轮,8.第二主动轮,9.皮带,10.第二从动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卓群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卓群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50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反应用震荡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粘度浆料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