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煮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55384.5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5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煌 |
主分类号: | A47J27/10 | 分类号: | A47J27/10;A47J36/2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郑玉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信***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煮锅 内锅 转轴机构 食材 本实用新型 加热功能 烹煮 嵌合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煮锅结构,主要设有一煮锅,该煮锅为具有加热功能的容器,其中该煮锅内容置一内锅,而该内锅的底部设有一对应部,并且该煮锅的底部组设有一转轴机构,通过该内锅的底部的对应部来嵌合于该煮锅的底部的转轴机构上,使该煮锅的底部的转轴机构能带动该内锅的对应部来进行旋转,借此,以方便烹煮食材,让食材具有不会沉黏于锅底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煮锅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能让食材具有不会沉黏于锅底的效果,而适用于各式的煮锅或类似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烹煮具有黏性的食材(如粉圆或是芋圆)时,是非常的麻烦的,要先用锅子将水煮滚后,再将具有黏性的食材倒入锅子内,并以小火方式来烹煮,而在烹煮的过程中需同时以手工方式来进行搅拌动作,让具有黏性的食材能于熟成过程中避免沾黏于锅底。
然而,根据不同的黏性的食材,其熟成时间也都不一定,但至少都要半小时以上,有些还可能需要到一个小时左右,所以在烹煮的过程中,就常常的要一边烹煮一边进行搅拌,如果忘记了进行搅拌时,具有黏性的食材就会沾黏于锅底,并且容易使具有黏性的食材无法均匀受热,而造成整锅具有黏性的食材Q度不够,让整锅具有黏性的食材必须报废,有浪费食材之虞。
因此,本发明人鉴于上述缺失,希望能提出一种具有方便烹煮具有黏性的食材的煮锅结构,于是潜心研思、设计制作,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这是本发明人所想要研究创造的发明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煮锅结构,主要设有一煮锅,该煮锅为具有加热的容器,其中该煮锅内容置一内锅,而该内锅的底部设有一对应部,另该煮锅的底部组设有一转轴机构,通过该内锅的底部的对应部来嵌合于该煮锅的底部的转轴机构上,使该煮锅的底部的转轴机构能带动该内锅的对应部来进行旋转,借此,以方便烹煮食材,让食材具有不会沉黏于锅底的效果,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煮锅结构,通过该煮锅的转轴机构与一机座结合,而该机座内设有一旋转驱动装置,通过该机座内的旋转驱动装置来带动该煮锅的转轴机构转动,使该嵌合于该煮锅的底部的转轴机构上的内锅能跟随转动,借以让食材在烹煮过程中,能产生具有如漂浮的效果,而使食材方便均匀受热,并减少使用人力的搅拌的动作,进而增加整体的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在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煮锅结构,通过该煮锅设有一进水管体及一出水管体,且该进水管体与该出水管体分别各设有一阀门,并通过该阀门来控制水流,另该煮锅设有一水量监测器,以监测流入该煮锅中的水量,使煮锅能自动进行进水及出水的动作,让煮锅具有自动化的效果,进而增加整体的便利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煮锅结构,设有一煮锅,该煮锅为具有加热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煮锅内容置一内锅,而该内锅的底部设有一对应部,另该煮锅的底部组设有一转轴机构,通过该内锅的底部的对应部来嵌合于该煮锅的底部的转轴机构上。
进一步的,该内锅的底部的对应部设为凹体,且该内锅的底部的对应部与该内锅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
进一步的,该内锅的底部的对应部设为柱体,而该柱体内呈中空状,且该柱体与该内锅的底部结合。
进一步的,该内锅还设有多个孔洞。
进一步的,该煮锅的转轴机构还设有一螺杆、一连接件及一帽体,该连接件结合于该螺杆的下方,且该帽体结合于该螺杆的上方,并且该螺杆的上方穿入该煮锅内,而该螺杆的下方穿出该煮锅的底部。
进一步的,该煮锅还设有一加热装置,且该加热装置设有温度控制器,以控制温度。
进一步的,该煮锅的转轴机构还与一机座结合,该机座内设有一旋转驱动装置,通过该机座内的旋转驱动装置来带动该煮锅的转轴机构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煌,未经李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53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