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60539.4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3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林浩;高辉;张俊;焦全民;闫红伟;张俊;毕鹏;杜素军;李登华;崔东霞;申力涛;谢邦柱;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张洪年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碳纤维板 观察口 正面板 防护设备 室外性能 本实用新型 底板水平 测试 摄像 钢化玻璃 材料性能测试技术 底板 安全隐患 测试过程 从上而下 顶板水平 设备通道 室外测试 水平截面 有效减少 复现性 前后壁 摄像机 穿透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其包括正面板、底板和顶板三部分;所述正面板水平截面呈弧形,从上而下依次设有上观察口、摄像台、下观察口和设备通道;所述上观察口、摄像台、下观察口均穿透前后壁,且均安装有钢化玻璃;所述底板水平截面呈长方形,且平面面积大于正面板水平截面的面积;所述顶板水平截面呈长方形,其面积小于底板水平截面的面积且大于正面板水平截面的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解决了现有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测试给操作者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有效减少测试过程所需人员数量,提高摄像机角度复现性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
背景技术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碳纤维非预应力加固方法,通过预应力施加充分发挥碳纤维材料强度,为一种主动加固技术,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能减少结构的挠度变形,并能减少和封闭裂缝。国内外试验、研究资料表明,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加载至钢筋屈服阶段碳纤维强度仅发挥15%左右,而预应力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预应力碳纤维板在结构物加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预应力碳纤维板性能的测试方法还有待改进,碳纤维板测试时需要对碳纤维板施加的外力较大,如果锚具突然失效或碳板突然破坏,会给操作者带来人身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性好且便于测试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包括正面板A、底板B和顶板C三部分;所述正面板A水平截面呈弧形,从上而下依次设有上观察口1、摄像台2、下观察口3和设备通道4;所述上观察口1、摄像台2、下观察口3均穿透前后壁,且均安装有钢化玻璃;所述底板B水平截面呈长方形,且平面面积大于正面板A水平截面的面积;所述顶板C水平截面呈长方形,其面积小于底板B水平截面的面积且大于正面板A水平截面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所述正面板A的弧形面朝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所述底板B底部四角设有4个轮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所述设备通道4设在弧形面。
操作时,首先将待测碳纤维板固定端和张拉端固定好,千斤顶固定在张拉端,传感器固定在待测位置,调整防护设备角度,摆好摄像机位置,通过千斤顶施加外力作用,可通过上下观察口观察碳纤维板和模具变化,摄像机记录测试全过程,直至测试完成(碳纤维板拉坏、锚具失效或达到要求外力作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碳纤维板性能测试时,给操作者带来的安全隐患,并通过设置摄像台,可全场记录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测试过程的全过程,可通过摄像资料对多次试验现象进行同视角的对比分析,即可以节省人员数量还可提高摄像机角度复现性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解决了现有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测试给操作者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有效减少测试过程所需人员数量,提高摄像机角度复现性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主视图;图2是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俯视图。A-正面板、B-底板、C-顶板、1-上观察口、2-摄像台、3-下观察口、4-设备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板室外性能测试防护设备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605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