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溺水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62693.5 | 申请日: | 2018-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3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文彩凤;农路华;黄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13 | 分类号: | B63C9/13;B63C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帽体顶部 荧光按钮 泡沫柱 溺水救生器 电池 防水膜 帽顶 镶嵌 本实用新型 凹槽结构 人员身体 人员头部 随身携带 电源线 泡沫环 配合帽 柔性柱 体内部 粘连 磁石 浮力 口鼻 溺水 呛水 落水 水面 外部 支撑 帮助 | ||
本实用新型提供溺水救生器,包括泡沫柱和磁石,所述帽顶罩底部为凹槽结构,且帽顶罩底部套装在帽体顶部外,所述防水膜安装在帽体顶部端面上,且LED警示灯、荧光按钮和电池外部均安装有一处防水膜,所述荧光按钮镶嵌在帽体顶部端面上,且荧光按钮通过电源线与电池相连接,并且电池镶嵌在帽体顶部端面上,所述泡沫柱为柔性柱状结构,且泡沫柱底部粘连在帽体顶部端面上,有利于人员随身携带,在人员发生落水时,及时对人员提供帮助,降低人员溺水风险,并且配合帽体内部泡沫环的使用,可对人员产生一定的上浮力,对人员身体进行支撑,使人员头部高于水面,避免人员口鼻进入水流,造成人员呛水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溺水装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溺水救生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全球因为溺水和解救溺水而失去宝贵生命的事件很多,特别是夏季,根本没有很好的方法缓解这种现象,通常最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是不会游泳的青少年,一旦溺水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让人失去生命,这样的例子也多之又多,故如果平时人们很方便的随身携带的物品都附加上溺水救生设备,便能避免很多溺水事故发生了。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类似功能的装置,如中国申请专利201220746646.0号,所提到的溺水救生衣,包括括救生衣本体,溺水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电池,开关,氮化钠。救生衣本体在前胸与后背外侧固接呈折叠状态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内均匀布有氮化钠,气体发生器与溺水传感器,电池,开关串联。需要救助的人员需将救生衣穿在身上,将开关打开,溺水传感器即处于待机工作状态,当人溺水时,水会进入溺水传感器,并将其触发,控制回路便将电流传送至点火器,其瞬时快速加热气体发生器的气囊中的氮化钠并将其点燃,产生大量气体,将气囊充气至饱满状态,以此来增加救生衣的浮力,从而起到救生的作用。
上述所提到的专利,不太方便人员长期随身携带,容易影响人员外部美观性,并且在夜间救援效果较差,岸上人员感知不到溺水人员具体位置,容易导致救援时间延长,影响救援效果。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溺水救生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溺水救生器,以解决现有类似功能的装置,不太方便人员长期随身携带,容易影响人员外部美观性,并且在夜间救援效果较差,岸上人员感知不到溺水人员具体位置,容易导致救援时间延长,影响救援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溺水救生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溺水救生器,包括帽体、帽顶罩、泡沫环、防水膜、LED警示灯、荧光按钮、电池、泡沫柱和磁石,所述帽顶罩底部为凹槽结构,且帽顶罩底部套装在帽体顶部外,所述防水膜安装在帽体顶部端面上,且LED警示灯、荧光按钮和电池外部均安装有一处防水膜,所述荧光按钮镶嵌在帽体顶部端面上,且荧光按钮通过电源线与电池相连接,并且电池镶嵌在帽体顶部端面上,所述泡沫柱为柔性柱状结构,且泡沫柱底部粘连在帽体顶部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帽体为帽状结构,且帽体顶部还安装有一处帽顶罩。
进一步的,所述帽体内部填装有一处泡沫环,且泡沫环位于帽体底部边缘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LED警示灯为六处,且六处LED警示灯均镶嵌在帽体顶部端面上,并且LED警示灯与荧光按钮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泡沫柱安装在帽体顶部端面上,且泡沫柱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处磁石,并且两处磁石相互吸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帽体的设置,有利于人员随身携带,在人员发生落水时,及时对人员提供帮助,降低人员溺水风险,并且配合帽体内部泡沫环的使用,可对人员产生一定的上浮力,对人员身体进行支撑,使人员头部高于水面,避免人员口鼻进入水流,造成人员呛水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626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洪求生紧急自救设备
- 下一篇:一种拖曳式浮潜动力推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