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管内血栓抓捕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20270665.8 申请日: 2018-02-26
公开(公告)号: CN213641088U 公开(公告)日: 2021-07-09
发明(设计)人: 王凯;郭克;张志建;叶萍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加奇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B17/221 分类号: A61B17/221;A61B17/2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5000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血管 血栓 抓捕
【说明书】:

一种血管内血栓抓捕器,包括取栓系统和输送系统,以及引导鞘管,取栓系统包括一个可自膨胀的取栓支架,输送系统包括一个推拉导丝,推拉导丝与取栓系统相连接,引导鞘管可以将取栓系统压缩折叠并收纳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栓支架的近端部分是由多个单元网格互相连接组成的管状或笼状的结构,所述的取栓支架的远端部分是由多个单元网格互相连接组成的网兜状或袋子状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血栓抓捕率高,且回撤过程中血栓不容易脱落,输送系统柔顺型好,取栓过程中对血管伤害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血管内血栓抓捕器。

背景技术:

急性脑血栓主要由脑血管血栓形成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脑血栓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根据北京市一项统计学资料显示,北京市近年来急性脑出血事件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急性脑血栓事件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即发生急性脑出血占脑卒中的比例由42%降至16%,而发生急性脑血栓的比例由55.8%上升至81.6%,由此可见脑血栓已成为脑部第一大疾病。

血管的再通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目前治疗颅内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仅通过药物溶栓方式,以及机械取栓和药物溶栓相结合的方式。药物溶栓可以通过静脉注射r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以溶解血栓,也可以通过动脉内接触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治疗等。尽管溶栓治疗已经显示出能够较好的改善神经系统的预后,但是药物溶栓还是面临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溶栓时间窗短,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rt-PA Stroke Study Group,NINDS)的研究认为,静脉溶栓应在发病 3 小时之内进行,动脉溶栓时间窗应在 6 小时之内,而如此短的溶栓时间窗致使只有 4.5%-6.3% 的患者能够接受溶栓治疗;其次,药物溶栓的血管再通时间长,血管再通时间可能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时间至少需要 1-2 小时;再次,溶栓治疗只适合于体积较小的血栓,对大体积血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一些患者不适合溶栓治疗。

为了解决上述药物溶栓的问题,采用机械的方式消除血栓成了近些年研究的热点。机械取栓包括以下方法:抽吸血栓、抓捕器取栓、激光碎栓。抽吸血栓在取小块栓子时效果较好,但当栓子较大时,远端的栓子很容易逃逸,并且过程麻烦且容易伤到血管;目前抓捕器取栓的方法操作简单,对血管的伤害也较小,但是经常不能抓捕住血栓,经常需要多次取栓,或需要在抓捕时同时利用导引导管进行抽吸,否则血栓上脱落的小碎块,会逃逸并阻塞远端血管;激光碎栓,这种方法操作难度大,激光能量过低则无效,过高又会损伤血管,而且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3417258.B公开了一种颅内血管取栓装置,该装置包括取栓器、导引导丝、推拉导丝和外鞘管,取栓器与推拉导丝相连,安装好的推拉导丝和取栓器被压握在外鞘管内,在展开位置,取栓器被推出外鞘管,取栓器在其内壁上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内凸起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104000635.A公开了一种取栓器及取栓装置,取栓器为网状结构并限定管腔,且能够在收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取栓器的网状结构上设有多个伸入官腔的三维轮廓的内凹干,内凹杆的两端固定于网状结构。

上述网状管状结构的血栓抓捕器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其都是依靠支架网格本身挂住血栓,且血栓处在支架外周和血管内壁之间,即使其增加内凸起,或是连接有内凹杆,仍无法避免在支架展开过程中会切碎的血栓,形成的碎片在拉栓器械回撤过程中有几率脱落,取栓效果并不可靠,目前医生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往往需要配合使用一个球囊导引导管,利用球囊来阻断血流,来防止脱落的血栓碎片会被血流冲向远端血管;网状管腔的取栓器因为其与血管的贴壁性,如果支架径向力调整不当而过大,对血管的内壁的损伤会很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加奇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加奇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706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