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包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73563.1 | 申请日: | 2018-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0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冯文龙;蓝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度自动化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40;B29C45/14;B29C45/1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模仁 模具 注塑 硬胶 顶出 顶针 本实用新型 包胶模具 后模板 软胶部 单胶 成型 顶出组件 容置槽 软胶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胶模具,用于先第一次注塑形成硬胶部再第二次注塑形成软胶部从而得到产品,包括后模仁、能够与所述后模仁安装配合并与所述后模仁共同成型所述硬胶部的硬胶型腔的第一模具以及能够与所述后模仁安装配合并与所述硬胶部共同成型所述软胶部的软胶型腔的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后模板、用于将所述产品及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的第一顶针;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后模板、用于将所述产品向上顶出的第二顶针、用于将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的顶出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模具分别进行单胶注塑,共用后模仁,单胶注塑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还实现了多种胶体的共同注塑,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胶模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诸如汽车手轮、手柄等构件,需要在产品注塑完硬胶后再包覆软胶,在现有技术中,此类产品一般需要双色注塑,即用一台双色注塑机按一定顺序进行不同胶体的注塑,使两种胶体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此类双色注塑机结构复杂,对设备的要求高,进而导致生产成本也铰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胶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的不同胶体同时注塑需要的双色注塑机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胶模具,用于通过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分别注塑得到产品,包括具有用于注塑产品的注塑槽的后模仁、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并进行第一胶体注塑的第一模具以及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并进行第二胶体注塑的第二模具;
所述第一模具包括其上侧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的第一容置槽的第一后模板、用于将所述产品及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的第一顶针、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顶针并驱动所述第一顶针将所述后模仁及所述产品向上顶出的第一顶针面板、用于盖合于所述后模仁并具有第一注塑流道的第一前模仁,所述第一后模板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顶针穿插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或所述产品的第一顶针通道;
所述第二模具包括其上侧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的第二容置槽的第二后模板、用于将所述产品向上顶出的第二顶针、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顶针并驱动所述第二顶针将所述产品向上顶出的第二顶针面板、用于将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的顶出组件、用于盖合于所述后模仁并具有第二注塑流道的第二前模仁,所述第二后模板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顶针穿插并能够抵顶于所述产品的第二顶针通道以及用于供所述顶出组件穿插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的后模仁顶槽,所述后模仁顶槽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能适配同一后模仁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需要使用不同胶体进行注塑时,先将所述后模仁安装于第一模具的第一容置槽进行第一胶体的注塑,注塑完成后,打开所述第一前模仁,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顶针面板运动使所述第一顶针向上运动并将所述后模仁及第一胶体注塑完成的产品顶出,将所述后模仁及此产品放入所述第二模具的第二容置槽内闭合上所述第二前模仁进行第二胶体的注塑,注塑完成后打开所述第二前模仁,通过驱动所述第二顶针面板运动使所述第二顶针向上运动将已完成第一胶体及第二胶体注塑的产品顶出取下,再通过驱动所述顶出组件向上运动将所述后模仁顶出取下,完成不同胶体的注塑过程。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模具分别进行单胶注塑,共用后模仁,单胶注塑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还实现了多种胶体的共同注塑,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模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模具注塑完成状态下的局部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度自动化设备(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五度自动化设备(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735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