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除银酸循环反应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1211.0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4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曾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国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20 | 分类号: | C25D1/2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8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酸 反应池 除银 温控加热器 酸循环 铸件 超声波发生器 上下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 密封操作 升降机构 网篮 制造 定期循环 动态循环 硝酸液体 运动配合 排出 补给 补充 平衡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除银酸循环反应池,包括反应池、升降机构、网篮和温控加热器,网篮可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上下往复运动,反应池内盛有硝酸,并定期循环补充;除银酸循环反应池置于密封操作仓中,密封操作仓底部设置有温控加热器,温控加热器下部设置超声波发生器。本实用新型待除银铸件在硝酸中做上下往复运动,增加硝酸对铸件细节的冲击,配合温控加热器下部设置超声波发生器,铸件在硝酸中运动配合硝酸液体振动,保证除银反应彻底。提供一个硝酸动态循环实现平衡的结构,在反应中定时排出一部分硝酸,并补给一部分新硝酸,实现反应池内的硝酸浓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最合适的水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除银酸循环反应池。
背景技术
在增材制造技术领域中的电铸工艺,是在铸液中,阴模为铸件,表面活化处理后有导电层,接通电流,在电场中电泳使金逐渐沉积在阴模的铸件上,达到一定厚度即可取出。然后打磨焊接,进行表面处理,即成为电铸成品。
电铸结束后需要对产品进行脱模,和除去导电层。目前在硬金加工中常见的导电层为银,而银的金属活泼性较差,需要用强酸才能溶解,但是静态的酸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除银效果,除银不彻底会直接影响电铸产品的美观,而且由于硝酸具有强腐蚀性和强氧化性,人直接接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除银酸循环反应池。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除银酸循环反应池,包括反应池、升降机构、网篮、温控加热器,所述反应池两个相对侧壁设置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设置红外液面监测器,并与往复运动电机相连;所述网篮带有挂耳,挂耳通过定位轴与升降机构连接,可以做上下往复运动,待除银铸件置于网篮中;所述反应池内盛有硝酸,反应池底部相对位置分别开设进酸口和出酸口,进酸口通过进酸管连接蠕动泵,通过蠕动泵从酸釜中抽取硝酸至反应池内,出酸口通过出酸管将硝酸排出至酸液回收池,酸液回收池与酸釜之间通过混酸管连接,并由电磁阀控制;所述除银酸循环反应池置于密封操作仓中,密封操作仓底部设置有温控加热器,温控加热器下部设置超声波发生器。
所述网篮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所述电磁阀设定时间间隔,定时开启,实现混酸操作,并控制混合硝酸的流量。
所述酸釜中设置酸度计,可以实时检测酸釜内硝酸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池两个相对侧壁设置升降机构,可以带动网篮及其中的待除银铸件在硝酸中做上下往复运动,增加硝酸对铸件细节的冲击,配合温控加热器下部设置超声波发生器,铸件在硝酸中运动配合硝酸液体振动,保证除银反应彻底;
(2)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上设置红外液面监测器,可以实时检测反应池内硝酸液面,从而反馈给升降机构,调整网篮上下往复运动的幅度,保证酸液能一直浸没铸件,达到最好的除银效果。
(3)本实用新型硝酸盛装在反应池中,反应池底部相对位置分别开设进酸口和出酸口,进酸口通过进酸管连接蠕动泵,通过蠕动泵从酸釜中抽取硝酸至反应池内,出酸口通过出酸管将硝酸排出至酸液回收池,酸液回收池与酸釜之间通过混酸管连接,并由电磁阀控制,电磁阀设定时间间隔,定时开启,实现混酸操作,并控制混合硝酸的流量。蠕动泵的使用,保证所有酸都在一个密封的系统内循环,不会引入新的杂质。而且由于除银反应一直在发生,反应池中的硝酸不断被消耗,氢离子数量不断减少,一定时间后,硝酸除银的效果就会下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硝酸动态循环实现平衡的结构,在反应中定时排出一部分硝酸,并补给一部分新硝酸,实现反应池内的硝酸浓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最合适的水平。酸釜中设置酸度计,可以实时检测酸釜内硝酸浓度,酸釜内的硝酸浓度低于要求浓度,可以更换或补充合适浓度的硝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国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国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1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