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尾纤与接头连接的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2105.4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3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谢光炜;吴昌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郑勤振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纤 安装装置 接头连接 导线部 撑开 本实用新型 圆锥形结构 抽出装置 装置导线 手柄 安装孔 接头尾 放入 塞孔 纤孔 折损 挤压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尾纤与接头连接的安装装置,包括撑开接头尾纤孔(31)的圆锥形结构导线部(1)和手柄(2),所述导线部(1)设有放置尾纤的“U”型槽(11),该装置导线部从接头的尾纤孔穿过撑开尾纤安装孔,将尾纤放入“U”型槽后,旋转抽出装置,解决尾纤塞孔过程中挤压折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纤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接头尾纤安装装置,可以应用于直放站等通信设备接头与尾纤的连接。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设备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对产品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电源线与尾纤过门采用二合一防水接头已成为主流方式,尾纤安装实现主要有二种形式:
a.用手掰开防水接头尾纤孔侧外壁,尾纤孔撑开1/5,将尾纤卡入并延直线方向拉,直至尾纤全部卡入尾纤孔;
b.用摄子插入防水接头尾纤孔,尾纤孔撑开1/2,将尾纤卡入并延直线方向拉,直至尾纤全部卡入尾纤孔。
这二种尾纤安装形式,都是先将防水接头尾纤孔侧外壁掰开一部分,然后,将尾纤卡入并延直线方向拉,尾纤都存在一定距离挤压变形(尾纤直径2mm,防水接头尾纤孔开边宽度:0.1mm),存在损坏尾纤的风险、装配效率低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将尾纤安装到连接头内尾纤易挤压变形、损坏率高、装配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尾纤与接头连接的辅助安装装置,提高尾纤装配效率和良品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用于尾纤与接头连接的安装装置,包括撑开接头上尾纤孔的导线部,以及与所述导线部连接的手柄;所述导线部沿轴线方向设有放置尾纤的“U”型槽。
在上述的用于尾纤与接头连接的安装装置,所述导线部为圆锥形结构。
在上述的用于尾纤与接头连接的安装装置,所述导线部与手柄连接处设有限位凸台。
在上述的用于尾纤与接头连接的安装装置,所述手柄上设有防滑的“U”型槽。
导线部穿过防水接头,撑开尾纤安装孔,将尾纤放入导线部的“U”型槽内,手握手柄,将装置顺时针旋转180℃后抽出,实现尾纤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尾纤装配效率和良品率,且“U”型槽结构有助于避免尾纤与接头的直接接触,解决尾纤塞孔过程中挤压折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与实施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线部,11-放置尾纤的“U”型槽,12-导线部的弧形侧面,13-凸台,2-手柄,21-手柄上的防滑槽,3-接头,31-尾纤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用于尾纤与接头连接的安装装置,包括导线部1和手柄2。导线部1为圆锥形结构,用于撑开接头3的尾纤孔31,导线部1沿轴线方向上开设放置尾纤的“U”型槽11。另外导线部1与手柄2连接处设有限位凸台13,防止手柄2进入接头3的尾纤孔31内。因此,可以将导线部1的直径设置的小于手柄2的直径,这样导线部1连接到手柄2上时就形成了限位凸台结构。
另外手柄2上设有多个防滑的“U”型槽21。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导线部1上的“U”型槽11做为尾纤承载部位,导线部1穿过防水接头3,撑开尾纤安装孔31,将尾纤放入“U”型槽11,手握手柄2,将装置顺时针旋转180℃后抽出。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尾纤装配效率和良品率,且“U”型槽11形状有助于避免尾纤与防水接头的直接接触,解决尾纤塞孔过程中挤压折损的问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21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