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厂废热回收用吸收式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3253.8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8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洪文鹏;李洪伟;何建军;张玲;金旭;丁皓姝;刘忠彦;邱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器 冷凝器 输出端 吸收式热泵系统 溶液热交换器 水处理装置 废热回收 发生器 节流阀 输入端 余热 电厂 电厂循环冷却水 发生器浓溶液 本实用新型 输出端相连 蒸汽输出端 回收锅炉 节能减排 梯级利用 依次相连 排污水 溶液泵 吸收器 能效 供热 回收 机组 能源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厂废热回收用吸收式热泵系统,其特点是,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依次相连,发生器蒸汽输出端与冷凝器输入端相连;发生器浓溶液输出端与溶液热交换器相连,冷凝器输出端与第一蒸发器输入端相连,第一蒸发器通过节流阀与冷凝器相连,第一蒸发器输出端与第二蒸发器输出端相连,第二蒸发器的左侧安装有水处理装置,第二蒸发器与水处理装置连接。能够在回收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的基础上,合理回收锅炉排污水的余热,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与能量浪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增大了机组供热能效,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热回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厂废热回收用吸收式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吸收式热泵技术已逐渐成熟并且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冶金和电厂等各个领域,就电厂而言,采用第一类增热型吸收式热泵系统,以高品位热能蒸汽作为热泵机组的驱动热源,溴化锂-水溶液作为工质对,回收电厂循环冷却水等低品位热能用于热网水升温后供热。这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电厂余热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也提高了热电联产电厂的供热能力,但是典型吸收式热泵系统在电厂中均回收的低品位能源是循环冷却水,热泵系统性能未得到有效提高,仍需用汽轮机部分抽汽再次加热热网水,电厂中的锅炉尾部烟气、排污水等废热仍未得到有效利用而造成大量热浪费与热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效果佳的电厂废热回收用吸收式热泵系统,能够将电厂中未得到有效利用的锅炉排污水进行余热回收,以提高电厂余热回收能力和热泵机组性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厂废热回收用吸收式热泵系统,它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所述发生器1蒸汽输出端与冷凝器2输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1的浓溶液输出端与溶液热交换器8相连,所述冷凝器2输出端与第一蒸发器4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蒸发器4通过节流阀3与冷凝器2相连,所述第一蒸发器4输出端与第二蒸发器5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蒸发器5与其左侧设置的水处理装置10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5输出端与吸收器6输入端相连,溶液热交换器8输出端通过溶液阀9与吸收器6输入端相连;所述吸收器6输出端与溶液泵7相连,所述溶液泵7的另一端与溶液热交换器8相连,所述溶液热交换器8的另一输出端与发生器1相连。
优选地,所述发生器1和冷凝器2在上筒体内且冷凝器2在上,所述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和吸收器6自上而下布置在下筒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蒸发器5为管壳式换热器。
上面所述的各个部件的连接都是通过管道连接。各个零部件都是现有的零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回收电厂废热吸收式热泵系统,在回收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的基础上,合理回收排污水的余热,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与能量浪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增大了机组供热能效,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的流程结构图;
图中:1、发生器,2、冷凝器,3、节流阀,4、第一蒸发器,5、第二蒸发器,6、吸收器,7、溶液泵,8、溶液热交换器,9、溶液阀,10、水处理装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的结构布置图;
图2:C-冷凝器;G-发生器;E1-第一蒸发器;E2-第二蒸发器;A-吸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未经东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3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温带节能模式的高温热泵系统
- 下一篇:太阳能耦合溴化锂机组的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