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制冷废热和冷凝水再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6120.6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4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付充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世明;王兵杰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F28D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500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换热箱 热交换 冷凝水再利用装置 空调制冷 除异味 换热箱 废热 本实用新型 上端 导气管 导液管 换热管 进气管 导气 横管 活性炭过滤网 通气连接管 废热空气 出气管 管内部 右侧壁 左侧壁 可用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制冷废热和冷凝水再利用装置,包括预换热箱、二次换热箱和空气除异味管,所述预换热箱左侧设有进气管,进气管右侧连接第一导气横管,导气横管右侧连接有预换热管,所述二次换热箱和上端设有导液管,导液管上端连通预换热箱,二次换热箱右侧设有通气连接管,二次换热箱内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各设有一个导气管,导气管在二次换热箱内部设有二次换热管,所述空气除异味管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网,空气除异味管左侧设有出气管。本实用新型空调制冷废热和冷凝水再利用装置,废热空气和冷水的接触面积大,热交换效果好,温度升高的冷水可用于生活使用,热交换水温均匀,有利于热交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热和冷凝水再利用装置,具体是一种空调制冷废热和冷凝水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制冷原理是指空调制冷运作的原理。空调器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
目前在空调的使用时,均将废热直接排到大气中,造成环境热污染,增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没有很好的回收再利用,同时制冷过程产生的冷凝水也没有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制冷废热和冷凝水再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制冷废热和冷凝水再利用装置,包括预换热箱、二次换热箱和空气除异味管,所述预换热箱上端设有加水管和加冷凝水管,加水管上端设有密封盖,加冷凝水管设置在加水管右侧,预换热箱左侧设有进气管,进气管右侧连接第一导气横管,导气横管右侧连接有预换热管,预换热管设置在预换热箱内部,预换热管设置有四个且呈等间距分布,预换热箱顶部安装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下端通过轴承固定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穿插通过预换热管之间的间隙,第二转轴在预换热管上侧和下侧各设有一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第二搅拌杆,第二转轴底端设有第一叶轮,所述二次换热箱和上端设有导液管,导液管上端连通预换热箱,导液管上设有电磁阀,二次换热箱右侧设有通气连接管,通气连接管上端连通预换热管右侧设置的第二导气横管,二次换热箱内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各设有一个导气管,二次换热箱右侧壁上的导气管右侧连通通气连接管,导气管在二次换热箱内部设有二次换热管,二次换热管在二次换热箱内部分层设置有三个且二次换热管设置呈蛇形,二次换热箱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端通过轴承固定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插通过二次换热管上的缝隙,第一转轴在三个分层分布的二次换热管下侧设有第一搅拌杆,第一转轴顶部设有第二叶轮,二次换热箱下端右侧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空气除异味管右侧通过连接管连通导气管,空气除异味管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网,空气除异味管左侧设有出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空气流速调节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换热箱底部设置呈弧形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叶轮设置在导液管的出水口下侧和第一叶轮设置在导液管的进水口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次换热箱和预换热箱内部都设有温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世明;王兵杰,未经贾世明;王兵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61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