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8252.2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6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科伦达化工热力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2;F28F19/0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1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管箱 积液腔 筒体 冷凝器 内管板 冷却水出口 冷却水进口 泄漏传感器 电控连接 报警器 冷却室 外管板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压力传感器 冷却效果 出气口 换热管 有压力 上端 传感器 侧管 管板 下端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其冷却效果好。一种冷凝器,其依次包括下侧管箱、第一外管板、下侧积液腔、第一内管板、筒体、第二内管板、上侧积液腔、第二外管板、上侧管箱,筒体与第二内管板之间还依次安装有第三管板以及冷却室,冷却室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冷却水进口以及第二冷却水出口;筒体下端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进口,筒体上端另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出口;下侧管箱底部开有进气口,上侧管箱顶部开有出气口,下侧管箱通过双层换热管与上侧管箱连通;下侧积液腔以及上侧积液腔中还分别安装有泄漏传感器,泄漏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报警器电控连接;上侧管箱内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报警器电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冷凝器。
背景技术
现今制造的冷凝器大多是单管单管板结构,也有一部分采用双管或者双管板的结构,对于单管结构如果冷却管破裂,将导致冷、热介质混合,这种混合介质进入设备后将会引起设备的损坏,严重的将会烧毁设备,而对于单管板结构,管板与换热管的焊接处一旦发生腐蚀,就会造成泄露等问题。
现有的冷凝器由一端通入冷却水,通过与换热管发生热交换来使换热管内的物质冷却,再从另一端将冷却水排出,但是冷却水在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后,往往在排出时温度已经升高,这样就无法对换热管内的物质有效地进行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冷凝器的末端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其冷却效果好。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冷凝器,其依次包括下侧管箱、第一外管板、下侧积液腔、第一内管板、筒体、第二内管板、上侧积液腔、第二外管板、上侧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二内管板之间还依次安装有第三管板以及冷却室,所述冷却室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冷却水进口以及第二冷却水出口;所述筒体下端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进口,所述筒体上端另一侧还开有第一冷却水出口;所述下侧管箱底部开有进气口,所述上侧管箱顶部开有出气口,所述下侧管箱通过双层换热管依次穿过第一外管板、下侧积液腔、第一内管板、筒体、第三管板、冷却室、第二内管板、上侧积液腔、第二外管板与所述上侧管箱连通;所述下侧积液腔以及所述上侧积液腔中还分别安装有泄漏传感器,所述泄漏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报警器电控连接;所述上侧管箱内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报警器电控连接。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下端还开有排污口;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冷却水出口的阀门以及排污口的阀门电控连接。
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后,通过在冷凝器筒体的末端增加冷却室,即使筒体内的冷却水在筒体末端因为温度升高而导致冷却效果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以通过换热管与冷却室进一步换热,使换热管内的物质进一步降温,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科伦达化工热力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科伦达化工热力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8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气换热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
- 下一篇:降低热能流失的锅炉汽水换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