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置动静刚度试验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9329.8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0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郏超;司金龙;李干;李永乐;卢元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G01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张春雨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件 主承载板 弧形腔 旋转柱 容纳腔 穿槽 动静刚度 固定凸板 试验夹具 悬置系统 旋转件 悬置 本实用新型 试验设备 试验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置动静刚度试验夹具,包括主承载板、两第一夹持件、两第二夹持件和旋转件,其中,主承载板上开设有穿槽,穿槽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固定凸板;两第一夹持件分别与两固定凸板远离主承载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夹持件上均设置有第一弧形腔;两第二夹持件上均设置有第二弧形腔,两第二夹持件分别与两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且第一弧形腔和第二弧形腔相配合形成容纳腔;旋转件包括旋转柱和连接块,连接块与旋转柱的中部固定连接,旋转柱的两端分别插入两容纳腔中,且旋转柱能在容纳腔中旋转。将试验设备与连接块连接,并将悬置系统通过穿槽固定在主承载板上,悬置系统可以发生任意角度的旋转,便于进行试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置动静刚度试验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高速化和自身的轻量化得到了提高,但同时也使得振动问题日益突出,而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良好的平顺性和低振动以及低噪声是汽车开发的重点。
发动机是汽车上的一个主要激振源,它是通过悬置系统安装在汽车车架或车身上的,其振动由发动机经悬置系统传递给车架或车身,悬置系统承受着动力总成的质量,在受到各种干扰力(如启停、紧急制动、急加速等)作用的情况下,悬置系统应能有效地限制动力总成最大位移,以避免与相邻零部件碰撞;同时,它应具有良好的隔振作用,尽可能降低动力总成和汽车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双向振动传递。由于悬置的性能特性,一方面从支撑和限位角度来说,考虑空间结构的紧凑性和有限性,为了限制发动机运动,要求悬置系统具有较高的静刚度;另一方面从隔振角度来说为了使发动机产生的振动尽可能少地传递到车身,希望悬置有小的动刚度,因此,在悬置系统动静刚度参数设计时,要兼顾这两方面达到一致的最优解。所以,悬置的动静刚度试验就尤为必要。
悬置动静刚度试验时,需通过夹具首先对悬置样件进行装夹,模拟实车上的安装状态,然后固定安装在试验台架上进行测试。由于不同车型所选用的悬置结构类型不同,为保证试验的精度,夹具的要求对试验很重要。
目前,对于传统的悬置衬套原件以及缓冲块等胶垫,已有比较齐全的夹具,满足动静刚度的试验装夹的要求。但是,对于液压悬置原件或者是带支架的悬置原件,由于其与车架或车身的几个安装点不在同一安装平面上,往往有小角度的夹角,而且不同车型悬置的安装夹角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对此种类型的悬置进行动静刚度试验时,现有的平板夹具无法满足对悬置很好的装夹,只能尝试通过垫片来纠正角度,但由于厚度无法掌握,往往装夹后也会出现偏差,影响试验的精度。如果对于不同角度的悬置都重新制作夹具的话,制作周期长,而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置动静刚度试验夹具,以解决上述问题,便于调节角度,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悬置动静刚度试验,无需重新制作新的夹具,节约夹具制造成本和周期,夹装效果良好,试验精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置动静刚度试验夹具,包括:
主承载板,所述主承载板上开设有穿槽,所述穿槽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固定凸板;
两第一夹持件,两所述第一夹持件分别与两所述固定凸板远离所述主承载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件上均设置有第一弧形腔;
两第二夹持件,两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均设置有第二弧形腔,两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弧形腔和所述第二弧形腔相配合形成容纳腔;
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包括旋转柱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旋转柱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柱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旋转柱能在所述容纳腔中旋转。
如上所述的悬置动静刚度试验夹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凸板包括等腰三角形板和矩形板件,所述等腰三角形板的底边与所述主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件的一端与所述等腰三角形板的顶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矩形板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93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床垫弹性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结构性能测试用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