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地热与水地热共同供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2678.5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6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宋健;齐先达;石宸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2/02 | 分类号: | F24D1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找平层 电地热 地热 地面装饰层 电加热管线 水加热管 绝热层 填充层 管道连接结构 区域供热系统 住宅供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 楼板 供暖结构 楼板表面 反射层 防潮层 钢丝网 设备间 供暖 锅炉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住宅供热系统或区域供热系统,具体说是一种电地热与水地热共同供暖的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电加热管线、水加热管、地面装饰层和楼板,所述楼板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防潮层、绝热层、反射层、钢丝网、水加热管、第一找平层、电加热管线、第二找平层和地面装饰层;所述水绝热层与第一找平层之间设有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找平层与第二找平层之间设有第二填充层。如采用电地热与水地热共用方案,则在建筑使用初期不需要设置配套使用的临时锅炉及设备间,减少了项目初投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住宅供热系统或区域供热系统,具体说是一种电地热与水地热共同供暖的管道连接结构。
技术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室内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地产行业的发展成熟,对建筑成本把控的也越来越严格。如何利用低成本满足高品质的室内环境需求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以典型建筑售楼处为例,售楼处往往先于项目主体建设,前期为了满足建筑的采暖使用需求,需要为其组建锅炉及水泵等临时的配套设备以及相应的设备间,增加了项目的初投资。同时,以锅炉作为热源,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增加了运行成本。在使用方面,若单一使用市政管网作为热源,在非采暖期,室外温度较低时,室内环境温度可能低于人们要求的舒适温度。在严寒季时,由于室外温度过低,单一采用水地热系统供热可能也无法人们的舒适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地热与水地热共同供暖的方案及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矛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的电地热与水地热共同供暖结构,
一种电地热与水地热共同供暖结构,包括电加热管线、水加热管、地面装饰层和楼板,所述楼板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防潮层、绝热层、反射层、钢丝网、水加热管、第一找平层、电加热管线、第二找平层和地面装饰层;
所述绝热层与第一找平层之间设有第一填充层;
所述第一找平层与第二找平层之间设有第二填充层。
所述水加热管通过塑料扎带和钢丝网(固定。
所述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的厚度为30mm。
所述第一找平层和第二找平层的厚度为10mm。
所述绝热层为30mm厚的聚乙烯保温苯板。
所述地面装饰层和第一防潮层与墙体之间依次设有侧面绝热层、第二防潮层和抹灰层。
所述第一防潮层和第二防潮层之间为一体结构。
所述反射层为铝箔。
所述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为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为5-12mm。
所述侧面绝热层为20mm厚聚乙烯保温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如采用电地热与水地热共用方案,则在建筑使用初期不需要设置配套使用的临时锅炉及设备间,减少了项目初投资。同时,与锅炉作为热源不同,电地热与水地热共用方案也不需要对设备运行进行维护,节约了人力成本。在使用方面,当虽然未到采暖期,但室内温度低于人们要求的舒适环境温度时可启动电地热系统采暖。在严寒季时,水地热供暖温度无法满足舒适要求时也可启动电地热系统进一步提升室内温度。电地热电阻丝布置灵活,调节发热量便捷,更容易做到分室控温,满足人们的不同舒适需求,也带来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地热与水地热共同供暖的管道连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26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供热装置的加湿装置
- 下一篇:卫生间用电加热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