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锯齿状固液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4323.X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4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岑兴尧;孙小刚 |
主分类号: | B04B1/00 | 分类号: | B04B1/00;B04B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伟斌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筒 固液分离装置 锯齿状 固液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 固液混合液 进料管 锯齿部 内壁 过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锯齿状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转筒和设于转筒内的进料管,所述的转筒的内壁上设有锯齿部,适用于固体质量小或颗粒小的固液混合液,固液分离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锯齿状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心过滤首先根据滤液的性质和过滤精度的要求,选用适用的滤材,无论选用何种滤材,滤材的精度一定要达到过滤精度的要求,现有的离心过滤是利用离心力使滤液垂直通过滤材,滤材阻隔固体杂质,实现过滤。
另外一种是离心沉降,利用滤液中固液两相的密度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固液两相分层,实现固液分离。
但是,离心过滤的缺点,a:过滤精度越高,选用滤材的精度也越高,成本也越高,尤其是固体颗粒细,浓度大时尤为甚,b:当固体颗粒细,浓度大时,滤材会很快堵塞,严重影响产量,增加操作难度,导致过滤成本大幅增加。
而离心沉降的缺点是产量小,滤液损耗大、投资大、成本大。
离心沉降存在缺点:部分固液密度差接近或颗粒细小的固体在液体的向上冲力,浮力和湍流扰动的作用下,不易分离。而湍流是由液体层的速度差和机器振动造成的。
由于现有的离心过滤的滤材在多次使用过后,会在滤材上积累沉积物,需要人工进行清理或更换滤材,需要的成本较高,且维护时也容易发生意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锯齿状固液分离装置,本装置适用于固体质量小或颗粒小的固液混合液,固液分离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锯齿状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转筒和设于转筒内的进料管,所述的转筒的内壁上设有锯齿部。
本装置中,固液混合液通过进料管进入到转筒中,转筒通过外力的作用转动,当固液混合液流动到转筒的底部时,固液混合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至转筒壁上,固液混合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转筒内壁向上流动,混合液向上流至转筒内壁上的锯齿部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混合液在锯齿部内分层,质量重的固体停留在远离中心的外侧,质量轻的液体在靠近中心的内侧,混合液多次经过锯齿部,使其反复地产生垂直方向上带角度的变向,使固体产生更好的驻留效果,且能够起到多次分离,这样对于固体质量小,颗粒细的混合液有明显的效果。经过多次的分离,分离出来的液体中的固体含量已能达到使用标准,从转筒内壁的上方开口分离出来,固体则留在转筒的内壁,实现了固液分离。
本装置相对于现有的固液分离装置,没有了转筒上的拦液板,避免了在分离出液体时,液体受到拦液板的阻碍导致产生湍流,且分离出来的固体都停留于锯齿部内,因此不会搅动固体,因此分离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管延伸至转筒底部。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固液混合液输入至转筒时与转筒底部撞击产生飞溅。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管设于转筒的转动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锯齿部由若干个锯齿相连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若干个锯齿的尖角由下至上向外倾斜排列。由于离心力对混合液有向外的作用力,以及混合液向上流动的冲力,因此在混合液向上流动的时候,其运动轨迹是向外倾斜的,因此顺应其运动轨迹将锯齿的尖角的排列由下至上向外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的锯齿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相邻的锯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的开口朝上或朝下。混合液每经过一个锯齿的开口就能够实现依次分离,混合液中的固体停留在开口内,混合液中固体的含量也由下至上逐渐减少,最终实现过滤干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岑兴尧;孙小刚,未经岑兴尧;孙小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43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