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层气井捞煤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5570.1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9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孟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水矿奥瑞安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0 | 分类号: | E21B37/00;E21B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2100 贵州省毕***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煤层气井 煤粉装置 轴承座 煤粉 活动盖板 搅拌叶片 螺旋叶片 有效保障 煤层气 团块状 旋转轴 壳体 套筒 锥头 采煤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层气井捞煤粉装置,包括壳体、旋转轴、螺旋叶片、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锥头、搅拌叶片、采煤套筒、活动盖板。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将煤层气井底的煤粉高效便捷的清除,即便井底有团块状的物料也能适用,捞煤粉依然能顺畅完成,操作简单,有效保障了排采生产的正常稳定开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层气井捞煤粉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煤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复杂,导致煤岩抗压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在煤层气开采的过程中,煤粉的产生是必然结果,煤粉会随着煤层气井排水采气而进入井筒中。排采中断引起的井底压力波动大,会打破气、水流动的连续性,同时井筒内的煤粉沉降,很容易对泵筒及柱塞造成磨损、堵塞,煤粉在井筒中的淤积也会严重影响泵效甚至出现煤粉埋管柱、卡泵的问题,增加检泵频率。频繁的检泵作业不仅耗费人力和财力,还会对排采生产形成制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层气井捞煤粉装置,能实现将煤层气井底的煤粉高效便捷的清除,操作简单,有效保障了排采生产的正常稳定开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层气井捞煤粉装置,包括壳体、旋转轴、螺旋叶片、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锥头、搅拌叶片、采煤套筒、活动盖板,所述壳体为圆套筒状,所述旋转轴上设置螺旋叶片,旋转轴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轴承座安装在旋转轴的上部,所述第二轴承座安装在旋转轴的下部,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均与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上均设置有通孔,第二轴承座上的通孔对应设置活动盖板,活动盖板与第一轴承座均位于第二轴承座的同一侧,所述活动盖板的面积比通孔的面积大,旋转轴的下部设置锥头,锥头的锥面向下,锥头的锥面顶端设置搅拌叶片,所述采煤套筒安装在壳体的下部,所述锥头和搅拌叶片均处于采煤套筒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密封轴承。
优选的,所述采煤套筒的下端设置栅板。
优选的,所述锥头的锥面为粗糙面。
优选的,所述采煤套筒的内壁为粗糙面。
优选的,所述采煤套筒的直径比锥头的直径大3~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实现将煤层气井底的煤粉高效便捷的清除,即便井底有团块状的物料也能适用,捞煤粉依然能顺畅完成,操作简单,有效保障了排采生产的正常稳定开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轴承座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第一轴承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第二轴承座上活动盖板闭合时的正视示意图。
图5为第二轴承座上活动盖板开启时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锥头的正视示意图。
图8为锥头的仰视示意图。
图9为搅拌叶片的正视示意图。
图10为采煤套筒的正视示意图。
图11为采煤套筒的仰视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旋转轴;3-螺旋叶片;4-第一轴承座;5-第二轴承座;6-锥头;7-搅拌叶片;8-采煤套筒;9-密封轴承;10-通孔;11-活动盖板;12-栅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水矿奥瑞安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水矿奥瑞安清洁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5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田专用空气源高温清蜡洗井装置
- 下一篇:钻井钻具吊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