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水基高压大流量比例方向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6285.1 | 申请日: | 2018-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3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廉自生;赵瑞豪;廖瑶瑶;高飞;袁红兵;崔红伟;李润泽;刘可;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E21D15/51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先导级 高水基 本实用新型 比例方向阀 高速开关阀 高压大流量 主阀 液压控制装置 抗污染能力 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并联组成 独立控制 断电保护 对进液阀 阀口流量 负载变化 回液阀芯 进液阀芯 液压马达 液压支架 常闭型 常开型 换向阀 能力强 阀芯 换向 回液 进液 密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水基高压大流量比例方向阀。解决了上述液压支架与液压马达所需以及现有高水基换向阀的问题,包括先导级和主阀部分,先导级分为回液阀芯先导级和进液阀芯先导级,都是由一个常闭型进液高速开关阀和一个常开型回液高速开关阀并联组成;主阀设有两个独立控制的阀芯;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可对进液阀芯位移和阀口流量进行精确控制;本实用新型具有抗污染能力强、控制精确、抗负载变化能力强,密封换向可靠,控制简单,断电保护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水基高压大流量比例方向阀。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煤矿综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井下无人工作面的试验研究,对液压支架姿态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液压支架系统控制用换向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煤矿液压支架采用的均为开关式换向阀,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开关式换向阀在启闭瞬间,会对系统带来巨大的液压冲击,这种液压冲击会造成设备和管路震动,产生噪声,破坏密封,甚至产生误动作,是大多数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产生故障的根源。2、目前煤矿井下液压支架姿态监测均采用传感器,但是控制端却仍是开关阀形成的开环控制系统,这是造成支架姿态调整不准确与不稳定的根源。应用于乳化液的高压大流量比例方向阀是解决上述问题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面对紧迫的需求,国内外却还没有一款比例方向阀能够应用于煤矿液压支架。
此外,目前煤矿井下却急需一种以乳化液为介质的低速大扭矩的乳化液马达,但是市场上却还没有以乳化液为介质的马达产品,传统的以油为介质的马达,采用的配流方式多为径向轴配流机构、端面配流机构以及近些年出现的阀式配流机构,对于径向配流机构和轴向配流机构都有结构相对复杂、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要求、较大的加工难度和泄漏造成的损失等缺点,而阀式配流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灵活的控制配流实现马达的调速。乳化液粘度低,采用轴配流和端面配流泄漏量大,效率低,此外由于井下所需要的马达功率相对较大,达到375kw,采用阀配流的话,需要492L/min的流量,传统的采用高速开关阀的阀配流方式均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拥有一款能够以乳化液为介质的能够应用于乳化液马达配流的比例方向阀就成为乳化液马达研制的关键。
现有的乳化液大流量换向阀,以现有的典型换向阀结构为例,利用两位三通开关阀进行开关换向调节,无法对阀开口度进行比例调节和监测。
授权公告号CN 102121487 B,先导型水液压数字比例方向阀,其也可用于高水基溶液,但是主阀部分采用三位四通滑阀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缺点是:由于介质粘度低,因此想要保证阀的泄漏量在允许范围内,势必要减小阀芯和阀套的配合间隙,在换向时会带来摩擦力增大,阀芯与阀套磨损严重以及增大了阀芯蹩卡的风险;其先导级共有两组锥阀,共8个锥阀与8个固定阻尼孔,结构相对复杂,固定阻尼孔增大了阻塞风险;主阀阀芯的移动方向和位移量是由左右两侧先导阀控制口的压力差控制,没有反馈环节,阀芯抗负载能力差,无法实现阀芯精确控制,智能应用与开环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液压支架与液压马达所需以及现有高水基换向阀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水基高压大流量比例方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6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双模电液执行装置
- 下一篇:自延时卸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