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渣包均混水模型实验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6333.7 | 申请日: | 2018-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6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许莹;王巧玲;胡晨光;蔡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N21/84;G01N27/06;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9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气枪 把持器 进气管 光杠 气缸 渣包 流量计 钢渣 模拟装置 模型实验 一端连接 高压气 调质 阀门 混水 本实用新型 测试仪器 连接控制 流变特性 模型模拟 容器内部 上下运动 压缩气体 喷嘴 容器边 气罐 下端 生产工艺 扩散 悬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渣包均混水模型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容器,喷气枪,光杠,喷气枪把持器,流量计,阀门,高压气装置,气缸,所述容器置于地面,容器边立有光杠,喷气枪由喷气枪把持器固定并悬挂于容器内部且下端连接喷嘴,气缸一端连接进气管,另一端连接喷气枪把持器,喷气枪把持器两端分别连接光杠,喷气枪把持器在气缸提供的动力下带动喷气枪沿光杠上下运动,高压气装置和喷气枪由进气管连接,进气管上连接控制阀门和流量计,气罐中的压缩气体通过进气管鼓入喷气枪中,利用此模型模拟渣包中的扩散特性和流变特性,以实现钢渣与调质组分的均混,基本可解决钢渣与调质组分的均混问题,结合实际生产工艺,通过测试仪器获取需要的数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渣包均混水模型实验模拟装置,属于实验室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钢渣是钢铁企业排放的一种功能性固体废弃物,其排放量约占钢产量的15%,其大量排放使得钢渣常年堆积,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对于钢铁企业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为钢渣是一种具有潜在胶凝活性的硅酸盐矿物,但由于其存在胶凝活性较低,体积安定性较差、化学波动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钢渣的大规模综合利用。
目前针对钢渣所存在的以上问题,主要采用的是热泼、水淬、热焖、风淬、滚筒等处理工艺,虽然这些工艺措施相对提高了钢渣的利用率,但这些工艺措施并未将熔融钢渣的余热充分利用起来。熔融钢渣温度可高达1500℃,其热焓值约为1670 MJ/t,属于高品质的余热资源,因此,充分利用钢渣的余热,实现重构钢渣胶凝活性和体积安定性的优化,符合我国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提出了利用钢渣进行重构的思想来提高钢渣的高附加值利用率,这种思想目前只停留在实验室并在实验室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但并未在钢铁厂中实现真正的钢渣在线重构技术。转炉钢渣在倾至渣包时仍保留着较多的余热,若此时向钢渣中加入调质组分并采用适宜的混匀制度使调质组分与钢渣充分混匀,利用钢渣的余热进行钢渣在线重构,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钢渣余热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尾渣的性能,提高了钢渣的利用价值。
综上所述,提出并设计一种渣包均混水模型实验模拟装置,模拟钢渣与调质组分在渣包中进行在线重构时的均混问题。熔融钢渣与调质组分的混匀、均质与充分反应是实现在线重构的关键科学问题,为了在渣包中顺利实现钢渣在线重构工艺,需对其相关工艺参数进行实验探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不但提供了一种渣包均混水模型实验模拟装置,更主要的是通过此模型模拟渣包中钢渣与调质组分的扩散特性和流变特性及均混问题,对真正的钢渣在线重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渣包均混水模型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容器,喷气枪,光杠,喷气枪把持器,流量计,阀门,高压气装置,气缸,其中;所述容器置于地面,容器边立有光杠,喷气枪由喷气枪把持器固定并悬挂于容器内部且下端连接喷嘴,气缸一端连接进气管,另一端连接喷气枪把持器,喷气枪把持器两端分别连接光杠,喷气枪把持器在气缸提供的动力下带动喷气枪沿光杠上下运动,高压气装置和喷气枪由进气管连接,进气管上连接控制阀门和流量计,高压气装置中的压缩气体通过进气管鼓入喷气枪中。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气装置为气罐,内部存储压缩空气,气罐和喷气枪由进气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气装置由气罐和空气压缩机组成,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气罐连接,为其供气,气罐和喷气枪由进气管连接。
进一步的实验模拟装置还包括储气瓶柜9,所述储气瓶柜置于地面,存放高压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为有机玻璃容器。所述容器形状为圆台状。
进一步的所述喷气枪下端连接的喷嘴可调节或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63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固体表面接触角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纳米亚微米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