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茶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7791.2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1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蔡万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万仟堂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杯壁 倒U型虹吸管 本实用新型 第一腔室 泡茶杯 连通 开口 有效分离 底围 茶叶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泡茶杯,包括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由杯壁和杯底围成,所述杯壁的下部设置开口,在杯壁中设置倒U型虹吸管,所述倒U型虹吸管的一端与设置在杯壁的下部的开口连通,倒U型虹吸管的另一端连通外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茶叶与茶汤的有效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泡茶杯。
背景技术
在饮茶的过程中,通常希望直接从茶壶中倒出茶水,且茶水中不含茶叶。为解决该问题,通常的做法是:一,通过在茶壶的壶嘴设置小孔,通过小孔过滤茶叶,该方式对于颗粒较小的茶叶过滤效果差;二,先在茶壶中将茶叶泡好,然后将泡好的茶水随同茶叶一起倒入过滤网将茶叶过滤,该方式所需茶具较多,且泡茶工序繁琐;三,茶壶盖与茶壶口之间留间隙,泡好的茶水经该间隙过滤倒出,该方式容易将茶叶一起倒出。
有鉴于上述泡茶方式的缺陷,经深入研究,本实用新型研发出克服所述缺陷的泡茶杯,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泡茶杯,包括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由杯壁和杯底围成,所述杯壁的下部设置开口,在杯壁中设置倒U型虹吸管,所述倒U型虹吸管的一端与设置在杯壁的下部的开口连通,倒U型虹吸管的另一端连通外部。
由于在杯壁中设置倒U型虹吸管,该倒U型虹吸管的一端与杯壁的下部的开口连通,倒U型虹吸管的另一端连通外部,使得第一腔室泡茶后,稍微倾倒该第一腔室,使第一腔室内水位超过倒U型虹吸管的内壁上端高度后形成压强差,第一腔室中的茶汤经倒U型虹吸管吸出,实现茶叶与茶汤的有效分离。
进一步,设置倒U型虹吸管的杯壁部分包括内杯壁和外杯壁,所述开口设置在内杯壁的下部,内杯壁和外杯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中设置分隔板,分隔板与杯底一体成型,分隔第二腔室为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下端连通设置在内杯壁的下部的开口,第一连通管的上端连通第二连通管的上端,第二连通管的下端连通外部。
进一步,还包括容器,倒U型虹吸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容器,该容器的内侧壁的上端形成外凸弧面,所述杯底的底部向下轴向延伸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外侧壁上形成内凹弧面,杯底的限位部的外侧壁上的内凹弧面与容器的内侧壁上的外凸弧面贴合配合。
进一步,还包括杯盖,所述杯盖可扣合在第一腔室的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第一腔室1 杯壁2
开口21 内杯壁22
外杯壁23 杯底3
限位部31 内凹弧面311
倒U型虹吸管4 第一连通管41
第二连通管42 第二腔室5
分隔板51 容器6
外凸弧面61 杯盖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泡茶杯,包括第一腔室1,该第一腔室1由杯壁2和杯底3围成,该杯壁2的下部设置开口21,在杯壁2中设置倒U型虹吸管4,所述倒U型虹吸管4的一端与设置在杯壁2的下部的开口21连通,倒U型虹吸管4的另一端连通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万仟堂陶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万仟堂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77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盖可作过滤漏斗的过滤水杯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便携真空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