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9002.9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1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蒋风雷;罗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震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107 | 分类号: | H01P5/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器 微带线 螺环 脊波导 固定结构 螺纹柱 内嵌套 限位柱 卡板 卡接 螺孔 内腔 柱体 左端 信号传输技术 本实用新型 活动连接有 微带线传输 波导元件 限位孔 转接头 转接柱 对位 开孔 螺丝 嵌接 位柱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包括转接器柱体与内腔,转接器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环与第二螺环,且第一螺环左侧嵌接有内嵌套环,内嵌套环左端设置有限位柱,且限位柱左侧卡接有螺纹柱,螺纹柱左端开孔设置有线口,且第二螺环右侧固定连接有转接柱,该种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相比传统用于微带线传输的转接器,在其固定结构上采用卡板与螺孔的固定,安装时通过卡板与波导元件内腔卡接同时通过螺丝与螺孔进一步固定,保证了转接头的固定结构,同时与微带线连接的一端,能通过限位柱的限位孔与微带线接头对位进行的准确的位置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
背景技术
微带线是由支在介质基片上的单一导体带构成的微波传输线,适合制作微波集成电路的平面结构传输线。与金属波导相比,其体积小、重量轻、使用频带宽、可靠性高和制造成本低等,由于微波低损耗介质材料和微波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形成了微波集成电路,使微带线得到广泛应用,相继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微带线。
传统微带线在应用于微波集成电路时,由于本身微带线传输特性导致信号损耗大且传输功率容量较小,不能应用于现有集成电路上,所以通常使用转接器与波导元件进行转接以供传输使用,但现有转接器在安装时,由于连接错位易导致与波导元件和微带线连接处出现孔隙,出现感染磁场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且当转接器与波导元件固定多采用线型接插式的固定方式,虽简化了安装过程,但长期使用后易产生松动使转接头失效,并且目前转接器采用孔状环接插式进行波导元件与微带线的转接,内腔内干扰多传输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在对微带线信号的转接易出线由于转接器结构问题导致内部出现孔隙影响正常传输,固定方式不牢固可靠性不佳和转接方式固定干扰多影响传输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包括转接器柱体与内腔,所述转接器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环与第二螺环,且第一螺环左侧嵌接有内嵌套环,所述内嵌套环左端设置有限位柱,且限位柱左侧卡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左端开孔设置有线口,且第二螺环右侧固定连接有转接柱,所述第二螺环最右端通过转接柱固定连接有转接头,且转接头顶端开槽设置有卡槽,所述线口内侧中部设置有导线接头,且内腔内中部设置有导管,所述转接头内侧底端中部开孔设置有微带线接口,且转接头底端四边角设置有螺孔,所述转接头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卡板,且转接头底端内侧中部设置有同轴传输线头。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顶端开孔有呈“圆孔状”限位孔,且所述限位柱卡接于内嵌套环内壁,并且所述限位柱限位孔位置与微带线接头孔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导线接头为一种高导通性导体,且所述导线接头内侧设置有弹簧件,并且所述导线接头连接时能进行伸缩适应安装环境,所述导线接头通过弹簧件与线口活动连接,且所述导线接头与导管紧密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管呈“圆柱状”,且所述导管内填充有半导体碎块,并且所述导管为密闭设计,所述导管右端与同轴传输线头紧密连接,且所述导管嵌入设置于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螺孔的直径为3mm,且所述螺孔在转接头上的位置与波导元件的螺孔位置对应,所述螺孔开孔设置于转接头中。
优选的,所述同轴传输线头为一种同轴芯传输导线,且所述同轴传输线头由两根圆柱形金属导体组成,并且所述同轴传输线头与转接头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震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震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9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耦合器的一体化负载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一体化耦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