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灯光导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0198.9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3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树栋;王庆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3/14 | 分类号: | F21S43/14;F21S43/235;F21W103/10;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王虎;梁顺珍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灯光 布局空间 车身钣金 两端设置 预留位置 车灯 暗区 受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灯光导结构,该结构的特点是在车灯预留位置的中间而非两端设置LED光源,避免了LED光源设置在两端导致的PCB板布局空间受限的问题、左右两端LED光源部分出现暗区的问题、LED需要根据车身钣金结构进行适应化设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光导结构,属于汽车灯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后位置灯多采用光导结构,光导的优势在于: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LED的颗数,从而降低整个车灯的价格;可以将LED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光导的出光面上,进而使LED点光源变成均匀的面光源。现有的汽车后位置灯光导,使用较少的LED降低了成本,但是需要对LED发光二极管进行遮挡或隐藏,还要保证光导长度要长于位置灯的出光面,以实现位置灯点亮时的均匀一致性。但是多数情况下由于灯具壳体、周边钣金和造型输入的限制,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布置LED发光二极管,印刷线路板或光导支架,直接会影响后位灯整体发光均匀性,另外也不利于维修和更换LED光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灯光导结构,其结构简单,在LED光源无遮挡的情况下,能提高光导点亮均匀性,且不受周边钣金空间限制。另外光导末端可以插入灯罩和壳体之间区域,解决灯罩和壳体之间空间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灯光导结构,包括光导支架、光导、内灯罩、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导设置在内灯罩以及光导支架之间,且内灯罩位于光导的正面,LED位于发光面的中间区域。
优选地,所述光导分为左右两段,LED光源位于左右光导的连接处。
更优选地,所述左右光导在LED进光端带有耦合装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耦合装置正面有角形齿结构,多个角形齿构成光折射区。角形齿朝向车辆外侧的斜面与光导背面基面的夹角优选为50°~90°,角形齿朝向车辆内侧的斜面与光导背面基面的夹角优选为0°~60°。
优选地,左右光导在LED进光端的正面及背面设计有可以将光线折射到正面及背面的光学花纹。
优选地,左右光导在光导末端的正面及背面设计有可以将光线折射到正面及背面的光学花纹。
朝向车辆外侧的光导LED发光体优选为侧发光LED,该光导中心线与车辆基准轴线夹角优选为70°~110°。
朝向车辆内侧的光导LED发光体优选为普通封装LED,发光方向与车辆基准轴线方向夹角优选为-15°~15°。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这种布局方式可以增加LED光源到灯罩的距离,从而改善车灯光亮分布的均匀性。
2)本实用新型使用的LED驱动PCB电路板避免了设置在车灯左右端部导致的空间限制,可以根据LED驱动功率大小任意调整PCB板面积,降低灯具热量问题,从而改善灯具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在车灯发光面的中间区域设置正向与侧向的LED光源,并在光导上配合多个角形齿构成的光折射区,既消除了由于LED直射引起的亮点,又弥补了分段光导中间处由于暗区导致的均匀性问题,实现了在灯罩发光面的全面均匀布光。
4)由于避免了将LED光源设置在灯体左右两端的布局,光导可以将其末端深入壳体和灯罩之间的狭小空间,避免了该区域产生暗区的问题。
5)LED光源不用根据车身钣金结构进行适应型设计,增强了通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01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