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量真空采血管及其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0280.1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9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罗慧景;胡志东;王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B01L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孙乔乔 |
地址: | 30005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层 真空采血管 支架 底板 弓形 固定孔 管体 四边 本实用新型 安全头盖 弓形切口 管体底端 末端封闭 双层结构 外层管体 支撑顶板 自顶向下 抗凝剂 可视窗 刻度线 漏斗形 取血量 上边沿 圆心角 支撑板 采血 管塞 内壁 内置 缩进 外壁 向内 优弧 血液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量真空采血管及其支架,真空采血管包括采血管管体、管塞和安全头盖,管体为双层结构,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的外壁形成截面为弓形的切口,切口顶部位于管体中下部,底部延伸至管体底端;弓形切口对应的圆心角为90~150度;切口对面的外层管体上还设有可视窗;内层为漏斗形,内置真空、EDTA‑K2抗凝剂和500μl的刻度线,内层的上边沿与外层的内壁相连接,内层自顶向下向内逐渐缩进,内层的末端封闭;支架包括顶板和底板,底板的四边设有用于支撑顶板的支撑板,顶板上均匀分布固定孔,固定孔为优弧弓形。本真空采血管取血量达到微量级别,尽可能地减少血液浪费并降低病人痛感,具有显著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材领域,具体是一种微量真空采血管及其支架。
背景技术
血常规检验是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它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也可以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许多重要信息。
根据采血方式不同可以将血常规检验分为静脉血常规和末梢血常规,分别用真空采血管和微量末梢采血管采集。目前许多专家和研究结果都更倾向于静脉血常规,和静脉血常规相比,末梢血常规主要有以下缺点:
(1)末梢血受温度影响大,易有末梢循环障碍,此时需要施加一定压力挤血,但挤压易使组织液渗入标本而影响检测结果;
(2)末梢血痛感较大,而且病人做化验时往往不止验血常规,可能同时需要抽静脉血化验其他项目,此时若再取末梢血就增加了患者的穿刺次数;
(3)静脉血用的采血管可以用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机器自动混匀自动吸样,而微量末梢采血管由于外形小巧,不适用于全自动化仪器,只能用半自动化仪器检测,手动混匀手动吸样,影响因素多;
(4)由于微量末梢采血管外形小,导致标签粘贴不方便,造成微量末梢采血管唯一性标识不强;
(5)末梢血常规检测速度较慢,检测工作效率低,延长出报告时间。
相比较下,静脉血内各种成分不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抽出的血液不混杂组织液,各种成分与体循环血液比例相当,能反映全身血液循环的真实情况,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好,易于标准化,但是静脉取血量大,对于血容量小的新生儿和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血液科病人来说有血液浪费,所以现在亟需取血量少,而且可以避免末梢血各缺点的静脉取血用微量真空采血管,以逐渐替代末梢取血。
现在普遍使用的采血管,取血量一般为2ml甚至更多,实际上,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并不需要采集这样数量的血液,因此造成浪费的同时,病人的痛感也同步增加。此外,用于放置采血管的支架,上面的采血管容易脱落甚至掉出,而且采血管是圆柱形的,放到采血管支架上后,标签往往朝向不同方向,不利于医生查看和记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所提出的一种微量真空采血管及其支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量真空采血管及其支架,所述真空采血管包括采血管管体、管塞和位于管体顶部用于封口的安全头盖,所述管体为双层结构,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的外壁形成截面为弓形的切口,切口顶部位于管体中下部,底部延伸至管体底端;所述弓形切口对应的圆心角为90~150度;所述切口对面的外层管体上还设有可视窗;所述内层为漏斗形,内置真空、EDTA-K2抗凝剂和500μl的刻度线,内层的上边沿与外层的内壁相连接,内层自顶向下向内逐渐缩进,内层的末端封闭;所述支架包括顶板和底板,底板的四边设有用于支撑顶板的支撑板,顶板上均匀分布固定孔,固定孔为优弧弓形。
进一步的,所述切口的长度不大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外层中,有切口的部分截面为优弧弓形,无切口部分的截面为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0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血器及有创压力监测传感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有血氧监测功能的肌松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