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旋转倍增出风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3415.X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6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雪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65 | 分类号: | F24F13/0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3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风口 倍增 出风口装置 服务区域 导流板 弧形板 流通道 下腔体 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出风装置 反作用力 空调设备 气流混合 气体混合 外部空气 压缩气流 引导作用 中央空调 释放 负压区 可视性 相邻处 反推 风时 风套 负压 排出 扇座 送风 吸入 下盖 增流 温差 轴承 出口 流出 室内 压缩 进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的出风装置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旋转倍增出风口装置;包括:扇座、轴承、下腔体、风套、导流板、出风口、弧形板、增流槽、下盖;在导流板和弧形板的引导作用下,中央空调的出风气流会被逐渐压缩后释放到室内,由于压缩气流的释放,在出风口与增流通道出口相邻处会形成负压区,外部空气被负压由增流通道进口吸入,在其出口与出风口气流混合,一起迅速流出,形成倍增的送风效果,利于服务区域的气体混合,减少服务区域的温差,并且,出风口排出风时,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形成反推,使下腔体旋转,形成很好可视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的出风装置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旋转倍增出风口装置。
背景技术
出风口装置主要应用于中央空调的末端,通常固定在天花板上或送风管道的出风口的钣金件上,现有出风口装置主要采用固定式结构,即固定式叶片固定在制品支撑装置上,不能实现叶片旋转,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缺陷:
1、风口有没有出风,出风口没有区别,不能从出风口的变化判断是否出风;
2、由于叶片相对固定,某些位置出风不能有效到达,送风效果不够理想;
3、叶片固定安装,容易粘积灰尘。
例如:中国申请号:CN201210189154.0名称为“出风口装置”专利,该专利使用一种动静结合的出风口装置,能够方便地识别风口是否处于出风状态,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1、静止叶片固定安装,容易粘积灰尘。
2、被动式扇叶对出风有阻挡作用,室内空气混合不理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旋转倍增出风口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旋转倍增出风口装置,包括:扇座、轴承、下腔体、风套、导流板、出风口、弧形板、增流通道、下盖;
所述扇座为中心处设置有贯通孔的正方形薄板,用于承接中央空调输出端;
所述轴承与贯通孔同轴设置在扇座下端;
所述下腔体为中间矩形两端半圆形的环形腔体,其下端设置为开放口,上端沿轴心开设有圆形贯通孔;
所述风套为上下贯通的管体,其下端与下腔体圆形贯通孔相连通,上端通过轴承与扇座的贯通孔相连通;
所述导流板为两个结构相同的长条板,沿圆形贯通孔外侧相对间隔斜置于下腔体内;
所述出风口为两个,分别沿两个导流板一端侧面,由下腔体内壁向外开设的通孔,该两个出风口对称开设在下腔体侧壁上;
所述弧形板为两个,结构相同,分别设置在两个导流板之间两端,其一端与一个导流板一端连接,另一端朝向另一个导流板一端弧形延伸,在靠近另一个导流板一端时,朝向下腔体外侧延伸,最终与下腔体侧壁上设置的一个出风口一侧相连接;
所述增流通道设置有两个,该通道由弧形板与下腔体内壁之间间隙构成,其出口沿弧形板一端开设在靠近出风口的下腔体侧壁上,进口沿弧形板另一端开设在下腔体侧壁上;
所述下盖为与下腔体形状相同的薄板,用于密封下腔体。
优选的,所述一个弧形板与一个导流板之间会形成一个与出风口相连通的出风通道,该出风通道由出风口向内呈由小到大的喇叭口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34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强气流混合驱鼠出风口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通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