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9939.X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7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林;尹兴;廖锋;蔡义政;张有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孙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针 流道 板件 顶出 前模 本实用新型 顶出结构 第一板 后模 穿过 方向垂直 模具压模 竖直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出结构,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前模、后模、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所述前模和后模均置于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所述前模上开设有流道,所述第一顶针的一端置于所述流道内,另一端穿过第二板件后固定,所述第二顶针平行与所述第一顶针,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置于所述流道内,另一端穿过第二板件后固定,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的端面与竖直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于流道顶出倾斜,迫使流道顶出出现顶飞所导致的模具压模的技术问题,以提高顶出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模具上常用的顶出结构中,潜水进胶和牛角进胶流道通常是在流道中间段增加顶针,并在顶针顶部加工出锥度来固定流道来实现流道顶出的动作。比如:常规的流道顶针是下在流道中心部分,在顶针段做8-12MM的假流道来保持流道顶出平衡,并在流道顶针加工出锥度来固定流道。但因为潜水进胶和牛角进胶流道两侧顶出受力不平均,造成流道顶出倾斜,迫使流道顶出出现顶飞的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就会出现流道掉入模具内,造成压模的现象,影响模具的生产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无法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顶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于流道顶出倾斜,迫使流道顶出出现顶飞所导致的模具压模的技术问题,以提高顶出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顶出结构,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前模、后模、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所述前模和后模均置于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所述前模上开设有流道,所述第一顶针的一端置于所述流道内,另一端穿过第二板件后固定,所述第二顶针平行与所述第一顶针,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置于所述流道内,另一端穿过第二板件后固定,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的端面与竖直方向垂直。
优选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短于所述第一顶针的一端的长度为3-8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针置于所述流道内的一端具有锥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顶出结构,基于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设置,即在流道上增加一支顶针,流道中心的顶针改成两端各一支顶针,基于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的端面与竖直方向垂直,即不具有锥度,平面状,方便流道取出。两支顶针顶出会保持流道平衡,不会造成顶出受力不平均而出现流道顶飞的风险。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注塑生产时,流道掉入模具内造成模具压模的现像,保证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稳定性;且基于第二顶针平行与第一顶针,保证了在顶出过程时的一致性,提高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现有顶出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参考图1,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现有顶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99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外壳注塑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车辆保险杠用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