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油罐双热源热泵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10571.9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1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翟彦民;张爱民;郭连波;李庆银;王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彦民;王梅军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盘管换热器 双热源热泵 冷凝换热器 热泵主机 蒸发器 地热 本实用新型 输入端连接 油田加热炉 加热工质 加热装置 储油罐 地埋管 换热罐 储油 冷媒 能源利用率 输出端连接 水箱内部 阵列连接 地热源 高效率 空气源 输出端 水系统 水箱 换热 热油 进口 出口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油罐双热源热泵加热装置,包括储油/水箱、热泵主机、地热换热罐、盘管换热器、地埋管阵列和蒸发器,所述储油/水箱内部设有冷凝换热器,冷凝换热器的冷媒加热工质进口与所述热泵主机的输出端连接,冷凝换热器的冷媒加热工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盘管换热器和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盘管换热器和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热泵主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盘管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地热换热罐内,地热换热罐与所述地埋管阵列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对现有的油田加热炉技术进行改进,由冷冬季地热源和暖热季空气源构成的双热源热泵热油/水系统代替了各种油田加热炉,利用双热源热泵的高效率,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油罐双热源热泵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公开所广泛使用的油田加热炉有以下几种:管式加热炉、水套加热炉、真空相变加热炉、热媒加热炉等,它们均以燃烧各种燃料的形式实现其加热的目的;
然而,以燃烧各种燃料所产生的产生的烟尘尾气已经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加之各种燃烧炉综合性能比较低,故整体运行工况效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一种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油罐双热源热泵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储油罐双热源热泵加热装置,包括储油/水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了热泵主机、地热换热罐、盘管换热器、地埋管阵列和蒸发器,所述储油/水箱内部设有冷凝换热器,冷凝换热器的冷媒加热工质进口与所述热泵主机的输出端连接,冷凝换热器的冷媒加热工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盘管换热器和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盘管换热器和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热泵主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盘管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地热换热罐内,地热换热罐与所述地埋管阵列连接。
所述储油/水箱外部包裹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对现有的油田加热炉技术进行改进,由冷冬季地热源和暖热季空气源构成的双热源热泵热油/水系统代替了各种油田加热炉,利用双热源热泵的高效率,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且节约运营成本,重要的是,就是本身而言,几乎对环境没有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热换热罐、2盘管换热器、3地埋管阵列、4热泵主机、5储油/水箱、6冷凝换热器、7蒸发器、8第一开关阀、9第二开关阀、10第三开关阀、11第四开关阀、12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一种储油罐双热源热泵加热装置,包括储油/水箱5、热泵主机4、地热换热罐1、盘管换热器2、地埋管阵列3和蒸发器7,其中:
所述储油/水箱5外部包裹有保温层12,储油/水箱5内部设有冷凝换热器6,冷凝换热器6的冷媒加热工质进口与所述热泵主机4的输出端连接,冷凝换热器6的冷媒加热工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盘管换热器2和蒸发器7的输入端连接,盘管换热器2和蒸发器7的输出端与所述热泵主机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盘管换热器2设置在所述地热换热罐1内,地热换热罐1与所述地埋管阵列3连接;
该系统中由多组蒸发器7构成空气源集热子系统,蒸发器7采用空气源热泵蒸发器,可以使冷媒加热工质在空气中获取热量,然后输送至热泵主机4内经压缩后送入冷凝换热器6内,使冷媒加热工质在储油/水箱5内释放热量对油进行加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彦民;王梅军,未经翟彦民;王梅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105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