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倒酸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14551.9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7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邓全忠;宋艳龙;裴新彬;霍巨;王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H01M10/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105***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酸箱 酸液流 吸酸口 酸液 铅酸蓄电池 密封盖板 工装 连通 铅酸蓄电池盖 本实用新型 蓄电池表面 封闭条件 管路连接 接线端子 气体管路 真空泵 注酸孔 插接 密合 匹配 外流 回收 引入 | ||
一种铅酸蓄电池倒酸工装,包括密封盖板和真空储酸箱,密封盖板上设有六个吸酸口和酸液流道,各吸酸口分别连通酸液流道,各吸酸口端部分别与铅酸蓄电池盖上的注酸孔匹配密合插接,所述酸液流道的一端经酸液管路连接真空储酸箱,真空储酸箱经气体管路连通真空泵。采用本实用新型在快速完成倒酸的同时可避免倒酸过程中因酸液外流而造成的蓄电池表面带酸及接线端子缝隙残存酸液,由于倒酸过程是在封闭条件下完成,解决了杂质引入回收酸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特别是用于铅酸蓄电池内化成工序的倒酸工装。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道重要的电池内化成工序,内化成工序要向蓄电池槽体中加入电解液,常用的加电解液方法是采用二次换液工艺,即:加低密度电解液、电池化成、倒酸、二次加电解液、调液面。这种工艺的特点是化成效率高,省电节能,但是要有一步倒酸步骤,倒酸过程通过使蓄电池翻转倒置,使酸液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流出,其过程是开放式的,这种常用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在酸液自然流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导致酸液外淌,造成蓄电池表面带酸,需要用碱液和清水清洗;2、酸液外流导致部分接线端子根部缝隙处残存酸液,造成连接线腐蚀和端子变色等问题,引发用户的抱怨;3、开放式倒酸会将蓄电池表面的杂质引入回收酸,造成回收酸杂质含量超标,增加处理成本;4、倒酸时间较长,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倒酸且保证酸液不外流的铅酸蓄电池倒酸工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铅酸蓄电池倒酸工装,包括密封盖板和真空储酸箱,密封盖板上设有六个吸酸口和酸液流道,各吸酸口分别连通酸液流道,各吸酸口端部分别与铅酸蓄电池盖上的注酸孔匹配密合插接,所述酸液流道的一端经酸液管路连接真空储酸箱,真空储酸箱经气体管路连通真空泵。
上述铅酸蓄电池倒酸工装,还包括蓄电池固定架,蓄电池固定架为设有上、下端板的框架结构,上端板设有气缸,气缸活塞杆设有压板。
上述铅酸蓄电池倒酸工装,所述酸液管路上设有阀门,酸液管路为软管。
上述铅酸蓄电池倒酸工装,密封盖板酸液流道的另一端设有塞盖。
上述铅酸蓄电池倒酸工装,各吸酸口设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针对解决化成工序倒酸外流的问题而专门设计了一种倒酸工装,所述工装设有与真空储酸箱管路连接的密封盖板,真空储酸箱为负压。倒酸时将密封盖板压在化成后的蓄电池盖上,密封盖板设置的吸酸口分别插接蓄电池的注酸孔,密封盖板压紧在蓄电池上,翻转蓄电池,蓄电池内的酸液在重力和负压的共同作用下由吸酸口沿酸液流道快速流入真空储酸箱。采用本实用新型在快速完成倒酸的同时可避免倒酸过程中因酸液外流而造成的蓄电池表面带酸及接线端子缝隙残存酸液,由于倒酸过程是在封闭条件下完成,解决了杂质引入回收酸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倒酸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密封盖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蓄电池盖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蓄电池固定架,2、密封盖板,2-1、吸酸口,2-2、酸液流道,2-3、塞盖,3、气缸,4、蓄电池,5、阀门,6、酸液管路,7、真空储酸箱,8、气体管路,9、真空泵,10、蓄电池盖,11、注酸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风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145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