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15533.2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0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琚泽文;卿杰;张俊;赵荣;周扣林;张贺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峰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带 水深 水下地形 深沟 生态修复单元 水体生态修复 本实用新型 沉水植物种 沉水植物 放坡 生境 浅水 水体生物 均质化 扩增 种植 多样性 水域 生长 塑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生态修复单元,每个生态修复单元包括用于种植浅水沉水植物种的第一种植带、用于种植深水沉水植物种的第二种植带及深沟,第一种植带的水深小于第二种植带的水深,第二种植带的水深小于深沟的水深,第一种植带与第二种植带间设置第一放坡,第二种植带与深沟间设置第二放坡。本实用新型利用不同沉水植物的适宜水深和生境需求,按水深梯度塑造水下地形结构,避免因生境均质化造成的先锋种或少数竞争性强的植物大面积扩增蔓延,以实现同一水域中多种沉水植物共同生长,丰富水体生物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
背景技术
沉水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水植物丰富的湖泊水体表现为水质清澈、溶解氧高、藻类密度低、生物多样性高等特点。大量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具有吸收水体氮、磷营养元素,增加水体溶解氧,抑制湖泊沉积物再悬浮和抑制浮游生物生长等作用,且可以为鱼类等水生动物提供饵料和栖息场所,对于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因此,沉水植物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和湖泊、河道的生态修复以及水质净化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
沉水植物的生长对水体透明度和水深条件要求较高,不同品种沉水植物的适宜生长水深不尽相同。目前,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更多的关注水质条件和沉水植物自身物种配置,而忽视了适宜沉水植物生长的水下地形生境营造,以致出现因生境均质化造成的先锋种或少数竞争性强的沉水植物大面积扩增蔓延,造成湖泊水体水生植物物种单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此外,单一物种沉水植物连片生长,进入衰亡期后大面积植物残体堆积覆盖水面,降低水体透光性,抑制水下光合作用和鱼类呼吸,对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加大了沉水植物收割工作难度和管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生态修复单元,每个所述生态修复单元包括用于种植浅水沉水植物种的第一种植带、用于种植深水沉水植物种的第二种植带及深沟,所述第一种植带的水深小于所述第二种植带的水深,所述第二种植带的水深小于所述深沟的水深,所述第一种植带与所述第二种植带间设置第一放坡,所述第二种植带与所述深沟间设置第二放坡。
优选地,所述第一种植带的水深为0.5~0.8m,所述第二种植带的水深为1.2~1.5m,所述深沟的水深大于2.5m。
优选地,所述浅水沉水植物种包括苦草、轮叶黑藻或大茨藻;所述深水沉水植物种包括狐尾藻、篦齿眼子菜或竹叶眼子菜。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坡或所述第二放坡的坡度为1:2~1:3。
优选地,所述第一种植带呈圆形,所述第二种植带和所述深沟均呈环形,所述第一种植带位于所述第二种植带的环形圈内,所述第二种植带位于所述深沟的环形圈内。
优选地,第一种植带、第二种植带和深沟均呈长条状,且交替间隔布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不同沉水植物的适宜水深和生境需求,按水深梯度塑造水下地形结构,避免因生境均质化造成的先锋种或少数竞争性强的植物大面积扩增蔓延,以实现同一水域中多种沉水植物共同生长,丰富水体生物多样性;同时通过塑造水深较深的不适宜沉水植物生长的深沟对沉水植物种植带进行间隔,避免因衰亡期大面积植物残体堆积覆盖水面抑制水下光合作用和鱼类呼吸,在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稳定的同时,降低沉水植物管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形断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155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河道生态治理的生态浮板
- 下一篇:组合式浮床净水装置